《我是唱作人》在爽中带虐、痛中带感的赛制中,还原社会百态、回溯创作时态、坦露真实语态、直面竞争姿态、改变乐坛业态,通过赛制创新破题音综发展难点,也完成了一次对华语音乐生态的挑战。
今年的音综舞台,原创音乐正在迎来属于它的高光时刻,在经历了多年的沉寂之后,原创音乐又在今年的音综里被频繁提及,关注原创音乐、关注原创音乐人,这对于华语音乐市场而言或将形成一股发展暖流。
爱奇艺二季度重点推出的S+级华语唱作人生态挑战网综《我是唱作人》便处在这股暖流中心,节目还原社会百态、回溯创作时态、坦露真实语态、直面竞争姿态、改变乐坛业态,看似简约的节目里实则做到了5个态度,为华语音乐市场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原创音乐会。
在节目构想之初,《我是唱作人》在赛制上着实下了不少的功夫。而这档节目创新的赛制在播出后,也引起了不小的热议,风格强烈的唱作人、大众评审结果实名公开、引入Demo(小样)互听互评、唱作人1V1正面刚,爽中带虐、痛中带感的“狼人”赛制令人直呼过瘾。
利用赛制还原社会百态
构筑反算法的乌托邦
成长进阶中的王源、说唱达人热狗、江湖味浓郁的高进、青春甜润的汪苏泷、独立个性的曾轶可、甜美可爱的陈意涵、娓娓道来的毛不易、软摇滚的梁博,《我是唱作人》8位首发唱作人都具有自身独一无二的音乐风格,而唱作人的差异性、独特性,也正是对音乐本身多样性的舞台再现。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我是唱作人》总监制陈伟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便曾介绍道:“《我是唱作人》是一个乌托邦,这个乌托邦想要给大家呈现的是华语音乐乐坛的多样性,让全民可以在尽量集中的时间和方式内听到很多更好的作品,这种乌托邦其实是反算法的,使原本按照推荐方式无法得到的华语音乐作品能够得到一种回归黄金年代的大众关注和讨论。”
而除了以唱作人的多样性,来为观众提供更多反算法的优秀音乐作品,在评审层面节目同样做到了统筹兼顾,有着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收入,来源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101位大众评审,在保证结果公平的同时,实现了对不同圈层音乐审美的兼顾。
据悉,《我是唱作人》首发百名评审团成员中,从70后到00后,年龄差横跨三十岁;从一线城市到四五线城市,地域横亘五湖四海;音乐从业者到其他各行各业,职业更是包罗万象,其中音乐从业者占到了31.7%,其他行业人员占比达49.5%……节目以此还原了一个音乐作品进入市场后可能会面临的社会百态。
利用赛制回溯创作时态
Demo到成品见证诞生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音综里,为了丰富内容呈现、渲染竞演氛围、变换拍摄场景、刺激受众新鲜感,往往会在正式舞台表演前增加嘉宾入场互动的真人秀环节,因此也逐渐呈现出真人秀大于音乐性的一个行业共性。
不同于在以往的大多数音乐节目中音乐性集中呈现在最后的舞台表演上,《我是唱作人》还在舞台比拼前,大胆设计了Demo(小样)互听环节,通过试唱直接呈现与传达一首歌最原始的状态。
根据Demo(小样)互听互评,产生3位上位区、4位中位区、1位下位区,排位结果将直接影响唱作人在后续的舞台表演。先经历同行互评,再走上舞台接受大众的评审,从Demo到成品,还原了音乐在创作中从碎片灵感到完整作品的诞生过程。
《我是唱作人》舞台表演前增加的试唱环节,即是对当下音乐作品创作时态的一次直观还原,也是对音乐综艺关于音乐性与真人秀之间平衡共生的一次积极探索。
利用赛制坦露真实语态
极度真实且极度透明
《我是唱作人》独特的Demo(小样)互听环节,不仅还原了音乐创作时态,同时也呈现了唱作人的真实声音,不加修饰的试唱,有失误、有破绽,不那么完美却极度真实,这是唱作人对节目观众的坦露。
而《我是唱作人》最真实大胆的地方还在于,节目大众评审全部采用了实名制投票,区别于以往综艺节目中大众评审投票只给出一个最终的数据,《我是唱作人》中每一位评审的选择都会在节目中得到公布,并后续还会通过社交平台给出投票理由。
每轮竞演结束,101位大众评审手握投票卡,走到投票箱前,投下自己神圣的一票,这一刻每位评审都需要为自己的这一票负责。在评审投票的责任感得到增强的同时,屏幕前观众的参与感也得到了放大,积极发表自己对新歌的不同看法,吸引了更多路人参与讨论。
采用如此公开、透明的大胆玩法一度令人为这档节目捏了一把汗,因为投票的绝对公开,意味着节目组对内容走向的绝对把握权将会被削弱,在保证了投票仪式感、比赛公平性的同时,对于节目组而言,这样的风险性尝试背后更少不了他们对音乐创作的敬畏之心,以及对内容制作的勇者之心。
利用赛制直面竞争姿态
角斗场上痛快刚
“他们属于不同类型的音乐,没办法评价谁好谁坏”,这样的说辞在华语音乐圈中再熟悉不过,不同的音乐之间往往被认为是隔着万水千山,即便是放到同一舞台上,往往也会为了避免争议,开启和稀泥式点评。
而在《我是唱作人》中,Demo(小样)互听环节后,每位唱作人之间还将进行互相judge(评价),不仅是评价对手,也要对自己在8人中进行排位,而从节目的呈现上来看,唱作人之间的互评没有粉饰太平,而是犀利痛快、直指短处。“这个音乐没有打动我”“我不认为口水歌是创作”摈弃彩虹屁的耿直点评令屏幕前的观众酣畅淋漓。
而在一番各抒己见的互评之后,真正的舞台较量才刚刚开始,1V1对战环节中,采用唱作人直接互选的模式,下位区唱作人选择1位中位区唱作人发起挑战,挑战成功位置互换,失败则面临淘汰,未被选中的3位中位区唱作人则分别选择3位上位区唱作人发起挑战,成功之后位置互换,失败则排位不变。
直接宣战、淘汰也不含糊,这样的赛制将每一位唱作人逼到了墙角,要么A要么B,直面竞争没有转圜余地。两期节目下来,汪苏泷两次选择挑战梁博,王源两次选择挑战热狗,在这样一个音乐角斗场上,充分激发了唱作人身上不服输、正面刚的血性,同时也为节目营造了更多的冲突与悬念,令观众直呼痛快。
利用赛制改变乐坛业态
回归纯粹的音乐较量
在《我是唱作人》中,8位唱作人时刻都要面临选择,无论是Demo(小样)互听环节中自我选择上场顺序,还是互评环节中自我进行排位评价,或是1V1环节中自我选择对手,无需多余人员介入,唱作人们在全过程中自我推进节目进程。
而当节目中这些出场、排位、对抗等原本用于制造看点的环节,凭借唱作人自我完成后,在这样差异化的叙事方式中,更加存粹的入镜人员,也为观众呈现了更加纯粹的原创音乐竞演舞台。
《我是唱作人》不仅在呈现形式上令节目回归只属于音乐人的舞台,残酷赛制中,亦折射了节目对华语音乐生态的关注,高进在选择与陈意涵比拼后,坦露自己一直以来“歌红人不红”的尴尬处境以及自己所代表的网络歌手群体所承受的质疑,王源随后也表示了自己在音乐创作中不被认可的音乐鄙视链问题。节目将音乐生态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典型音乐人加以揭露,从而以最大的勇气去走近华语乐坛所面临的真实困境。
网络歌手创作的内容怎么样?流量明星的音乐作品该如何评判?爱奇艺副总裁、《我是唱作人》总导演车澈在谈及节目选择唱作人的标准时表示:“每一个人都有一定要来的理由,这个本质上是我们的选角标准,一半是生态,一半是我们在生态里希望找到那个典型人物。”不得不承认华语音乐生态圈中仍有许多弊病,但《我是唱作人》给到了唱作人为自己“正名”的一个机会,他们的正名也正是改变华语音乐行业生态过程的一部分。
接下来,《我是唱作人》即将迎来上半季补位候选人萨顶顶,而候选淘汰人也将增加到4位,实力音乐人加盟、淘汰赛制更为残酷,《我是唱作人》还将在赛制上展现出怎样的“狼人”手法,又将为华语乐坛带来怎样的新作品,很快便会有答案!
而选择在此时推出《我是唱作人》,无疑是爱奇艺一直以来在音乐内容领域深耕的又一次拓展,从网综探索初期的《偶滴歌神啊》,到聚焦青年潮流文化的《中国新说唱》,为新人提供打歌舞台的《中国音乐公告牌》,展现传统国风文化的《国风美少年》,再到如今挑战华语唱作人生态的《我是唱作人》,爱奇艺音乐品类节目在一次次的创新中不断前行,并逐渐勾勒出了一条属于国内音综的发展轨迹。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