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离婚是为获取扭曲市场的扭曲资源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16-09-06 10:01:09
分享

面对假离婚泛滥的现象,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目前调控政策所存在的不足,房地产调控的着力点应该放在限制政府从市场的获利空间上,而不宜老是在限制市场购买力上做文章。

今年以来一些大城市出现的房价暴涨,倒逼地方政府不得不再一次收紧行政调控,一些购房需求受到了限制。但是,随之而出现的便是一些购房者为了满足调控政策的需求,将自己的婚姻作为博弈工具,以离婚为手段来突破调控的限制。这种做法在近年来房地产调控推进过程中时有传闻,而近期达到高峰。当然,其中绝大多数夫妻并不是真的要离婚,而是为了抢在传说中的调控新规生效之前呈现离婚状态,获得由此而生出的经济利益。

其实,为房子而闹假离婚的做法可以说是早已有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际,上海出现了动拆迁高潮,由于在安置住房时通常要根据被拆迁家庭中的人数进行分配,因此想办法增加户口本上的常住人数便成了拆迁户挖空心思要完成的事,为了多得住房,夫妻搞假离婚,将一个家庭分裂成两个家庭,更是家常便饭。

为了得到一些经济利益而不惜拿自己的婚姻当儿戏,手机微信上各种由此衍生的段子铺天盖地,令人啼笑皆非。确实,这种以假离婚为手段获取额外利益的手法,严格地说是一种欺诈行为,它也反映出我们这个社会诚信的缺失无孔不入,已经渗透到了普通家庭之中。但是,当一对夫妇因为离婚而能够多得一套房,在现实的经济利益考量面前,道德的说教又实在是太苍白无力。因此,与其嘲笑这些人的见利忘义、见利忘情,更需要做的是认真地思考一下,这些政策本身是否准确。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建立以后,在行政权力这个“看得见的手”作用下,畸形的“土地财政”造成房价的迅猛上涨,使商品房成为投资工具。而政府持续推出的调控政策,则是从鼓励居住型需求,限制投资投机型需求方面着手的,但这种将市场需求人为分为居住型和投资投机型,并不完全符合市场实际。这是因为购房者随时可以调整自己的决策,原来准备居住的房屋如果遇到房价大涨,居住者就有可能乘高价将房屋变现,而原来计划投资的,由于家庭情况的变化,也完全可能将房屋改为居住。更重要的是,这种从购买力方向着手的政策调控反而生出了一些可以利用的利益,比如首套房和二套房无论在首付比还是房贷利息上,都有不同的要求,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成为让购房者欲罢不能的利益空间,特别是首套房的优惠,直接促使本来有二套房购买意愿的家庭以夫妇离婚为代价来取得购买首套房的资格,享受购买首套房的政策优惠。

这种由政策调控支配的市场,其实是扭曲的,以离婚来获取购买首套房资格的人群,所得到的其实是由这种扭曲市场生发的扭曲资源。只要市场扭曲,这种资源就会无所不在,并引发市场的种种怪象。这种情况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其实是屡见不鲜的,比如当时实行的价格“双轨制”,产生了大量的物资向市场流通的情况,一些依傍在权力周围的商人可以轻易地将平价物资倒腾到市场上,获取巨大的价格差收益,相比之下,目前的假离婚其实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在此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政策的逐步完善,“双轨制”终结以后,由此衍生的获利空间随之绝迹。

因此,面对假离婚泛滥的现象,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目前调控政策所存在的不足,房地产调控的着力点应该放在限制政府从市场的获利空间上,而不宜老是在限制市场购买力上做文章。事实上,一个市场的购买力只要是真实存在的,政策的限制是很难控制住的,它一定会从这种被扭曲的市场中寻找到扭曲的资源,从而反过来使市场更加扭曲。(周俊生 资深媒体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