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广州:平均每天诞生7家高新企业

作者:陈思勤 来源:南方日报
2016-12-26 15:59:57
分享

编者按 广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今日召开,会议将谋定广州新一轮改革发展的路线图。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加快建设三大国际战略枢纽,打造枢纽型网络城市,在发展新征程中再立潮头。今日起,南方日报推出系列通讯,透视广州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战略路径和发展成效,敬请垂注。

不久前公布的一组数据让人感受到广州的创新活力:今年新增新三板企业突破200家,总数达到345家,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高新技术企业呈爆发式增长,今年全市预计新增高企2800家,平均每天诞生7家。

1天诞生7家高企的创新“加速度”背后,广州作为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磁场效应”正在不断显现。广州正在加快构建创新型经济格局,努力打造带动全省创新发展的引擎,让更多国际创新成果落地生根、实现转化。

●南方日报记者 陈思勤 昌道励 黄伟 郑佳欣

机制创新

“有形之手”撬动“无形之手”

“去年企业研发投入7.4亿元,今年前3季度已突破7亿元,敢于大幅度投入,也得益于政府的科研后补助政策。”天河区首家新三板企业金发科技研发负责人彭忠泉表示,今年公司获得的研发补助又创新高,将达到3000万元。彭忠泉坦言,公司正在研发推广的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和完全生物降解地膜材料,市场接受需要一定过程, “有了补助,压力小很多”。

这得益于广州此前出台的《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后补助实施方案》,科技研发补助发放机制由“研发前补助”变为“投入后补助”。“无论研发结果成功与否,只要企业开展了研发活动,政府就分档次进行补助。”广州市科创委主任马正勇表示。

1年半前,广州出台“1+9”创新驱动系列政策文件,搭建起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的政策框架。如今,政策落地,激活了企业的创新动力。

广州设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让普金科技这样的创新生力军更有底气大胆创新。这是国内城市最大的创新“蓄水池”,市财政每年拿出4亿元“入池”,牵引银行每年投入40亿元优先给中小科技企业提供无担保贷款。万一发生企业坏账,由风险池承担50%。“政府的魄力,使得银行敢于给创新企业放贷。”广州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总经理秦海鸥说。

马正勇表示,从“政府端菜”到“企业点菜”,这是广州彻底跳出传统科技管理路径,走向制度创新新路子的转变。今年,广州市、区两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将突破89亿元,明年将达108亿元。

两年间,广州高新企业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预计新增高新企业2800家,同比增速加快10倍,总数超过4700家。这一增量,也超过了过去8年的总和。

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政府正探索更好地发挥作用,更好作为,更敢作为,驱动创新的巨大动能持续迸发。

全链创新

“三链融合”培育新经济力量

上个月,动漫电影《空气侠》的动画预告片红遍网络。这条两分钟不到的短片,出自90后创业团队“咸之鱼”之手。最近,他们刚拿到350万元的天使投资。

投资方之一、宏太智慧谷孵化器投资总监孙慧敏说:“第一笔资金到位后,(这个团队)迅速投入到项目运营和人才招聘中,我们很看好。”

今年,宏太智慧谷已有16家企业获高企认定。目前,广州有众创空间84家,孵化器179家。从孵化器到高新园区再到城市科技创新廊道,广州已形成完备的创新平台支撑体系。

创新链条的逐步完善,带动资金链的加速延伸。以世界知名创投机构IDG在广州建立南方总部为标志,今年前8个月,全市新增创投机构约320家,平均每天新增超过1家。

今年上半年,广州直接融资规模为1.2万亿元,在一线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同比增长52%,增速超过上海、北京、深圳,位居全国第一。

广州市金融局局长邱亿通说,金融机构越来越青睐广州企业,说明广州的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被资本市场看好,彰显了城市的创新活力。

在广州不断涌现的新型研发机构,使得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从发端便开始融合。

达安基因瞄准医疗健康领域投资180多家企业,未来3年计划投资300家。冠昊生物自建科技园,3年来孵化项目近40个,全力打通生物医药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高速公路”。

集聚在广州的科研院所也在行动。近日,美的集团透露将与华南理工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已在南海成立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中山大学与顺德共同建成太阳能研究院。

创新+资金+产业“三链融合”,广州打通创新技术产业化的快速通道,为广东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撑。

枢纽创新

配置全球创新资源 辐射珠三角

有着17年历史的“留交会”今年升级为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吸引了世界各地3300多名海外人才参加,带来了1000多个科技发展项目。

“原本认为许多前沿技术是由西方或者硅谷引领的,但调研后发现,很多广州初创公司在前沿技术领域也在引领全球发展。”参加广州国际创新节的新加坡SGInnovat公司创始总裁史蒂夫·莱昂内说。

成立仅两年的玖的数码,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布局3000多家VR产品线下体验店。董事长梁应滔说,企业投资数千万元在国外建立研究院,吸收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

过去两年,广州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引进国际团队、技术、研发机构和企业。目前,广州共实施267个国际合作项目,建成14个国家级、23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创新型全球公司不断加大在广州的创新投入力度。今年4月,世界500强美国思科公司中国创新中心总部宣布落户广州,将建设中国首个以智能制造云产业为核心的智慧城,年产值规模超千亿元。

“我们希望在广州打造一个智慧城市的样本,进而延伸到珠三角及其他华南城市。”思科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仕炜说。

在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1+7”格局里,广州、深圳担当龙头,带动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市等7市创新发展。正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广州,将从全球汇聚来的国际创新要素快速辐射、分发到珠三角。

总部位于广州的佳都集团,牵引出一条覆盖珠三角的创新产业链条。佳都集团副总经理张少文说,一条地铁线路闸机价值1亿多元,给珠三角的配套企业带来2000万元的订单。据不完全统计,佳都集团每10亿元的智能化系统产值,可带动周边传统产业产值50亿元。

国际创新枢纽的建设,向周边城市释放出巨大的创新发展新动能。上月底,广州大学城卫星城在佛山市顺德区启动建设。卫星城计划与10所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建成百个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吸引万名以上高端人才落户,打造“2.0版”卫星城。

全球创新资源要素加速汇聚,国际创新枢纽的磁场效应显现。国际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文评价说:“广州正从贸易中心变身创新沃土,迅速成为科学家、研究者与产业界共同研发高科技产品与创新的中心。”

从贸易中心到创新沃土,新旧增长动能转换,“双创”大潮正渗透进这座城市社会经济运行的每一个细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