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通胀温和可控 加息成为可能?

来源:参考消息网
2017-01-12 08:19:00
分享

参考消息网1月11日报道外媒称,经济学家认为,虽然通胀仍低于中国政府制定的2016年最高3%的目标,但价格上涨可能会促使央行保持最近的谨慎立场,央行于2016年早些时候通过向金融系统源源不断地注入信贷来推动经济增长。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月10日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为2.1%,11月涨幅为2.3%。这一关键的通胀指标符合市场预期。这是四个月来CPI同比涨幅首次放缓。

12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5.5%,11月涨幅为3.3%,延续了去年9月以来的上升势头。在那之前,PPI一直维持负增长局面超过四年时间。2016年全年PPI同比下降1.4%,CPI同比上涨2.0%。

渣打银行经济学家丁爽说,随着通胀出现上行趋势,央行放宽货币政策的空间受到限制。他补充说,预计经济在未来数月将保持稳定。

去年初,中国领导层一度为增长形势担忧,并加大政策力度刺激经济。不过领导层上个月暗示,正在转变工作重点,试图解决债务、高房价问题并抑制其他潜在投机泡沫。

经济学家称,投机行为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价格上涨,这使得政府管理经济的任务变得错综复杂。

麦格理集团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2016年1月时市场普遍担忧的是通缩和经济硬着陆,而眼下忧虑的则是通胀和金融风险。

渣打银行预计今年中国全年通胀率为2.2%,瑞银集团和麦格理集团分别预计为2.3%和2.4%。

去年中国主要城市房价飙升带动租金上涨,大宗商品价格也居高不下,这两大因素增强了市场对未来几个月中国通胀压力将上升的预期。去年12月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9.8%,涨幅高于11月的5.8%。

此外,预计消费价格也将在1月的中国农历新年前夕走高。今年中国农历新年从1月28日开始,这是中国人餐饮、旅游和娱乐消费的高峰。

去年12月中国食品烟酒类价格涨幅低于11月,但非食品价格加速上扬,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推动。

另据路透社北京1月10日报道,中国2016年12月CPI保持了温和上涨的态势,涨幅略有回落;但受大宗商品价格攀升拉动,PPI涨幅超预期并刷新逾五年高位,从年初的-5.3%转为5.5%。

分析人士指出,商品价格涨势已是强弩之末,预计去年底PPI的凌厉涨势不会延续太久,CPI今年涨势预计将较为温和,并不构成太大通胀压力。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通胀目前尚不会引发担忧,偏紧的货币环境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通胀上行。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指出,2017年全球通胀水平有回升趋势,加上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会有反弹,市场似乎对今年中国的通胀问题又有所担心。特别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货币政策立场提出“中性”的表述之后,有人甚至认为未来央行有加息的可能。但他认为,央行货币政策取向转向“中性”更多的是为了防范资产价格泡沫和降低金融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盛松成稍早表示,从经济指标和市场反应看,中国利率已处于上升趋势,降息已不可能。

盛松成还估计,2017年一季度PPI同比涨幅将超过4%,全年超5%的概率都有,而今年CPI涨幅可能会比去年更高一些;如果考虑美联储加息导致中美利差收窄等因素,利率趋势性下行的可能性基本没有。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