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养老金入市实现“一箭双雕”?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7-01-17 21:01:56
分享

如何让养老金入市实现“一箭双雕”?

  2017年以来不断涌现的关于养老金入市的消息,搅动着市场的神经。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于今年1月初正式启动组合招标程序,按照权益、债券、现金、量化四大方向对相关入围机构进行现场评议以审核其产品管理资格。目前部分方向的组合招标已接近完成。

同在1月份,广西壮族自治区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正式签订《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这是国务院2015年8月出台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后,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拟定的第一个签约省份。

当下中国资本市场徘徊不前,投资者期待养老金入市给股市带来利好。然而,这时候养老金入市是否正恰逢其时,又能以多大的规模和怎样的节奏和方式入市,该如何确保亿万老百姓的这份“养命钱”在长期投资布局中保值增值,成为养老金入市应该突出关注的问题。

养老金入市,在政策层面和学界近年来一直热议,但从必要性来说毋庸置疑。

首先,中国人口老龄化正面临严峻挑战。2015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突破2.22亿,占比达16.1%。据相关预测,到2020年这一占比将提升到19.3%;2030年达25.3%,2050年左右达峰值约4.8亿,占比38.6%。人口老龄化直接带来的是家庭养老负担加重,持续升高的老年抚养比将导致经济运行成本不断提高。从目前我国养老金存量和未来兑付资金需求量看也存在一定的缺口,因此,加强养老保险顶层设计,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特别是完善筹资机制,已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整体政策中的重要一环。

其次,抗通胀必须确保养老金保值增值。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从2000年开始有统计数据以来,基本养老金每年收益率低于一年期存款利息收益,也低于多年来的通胀水平,就此匡算的基本养老金贬值将近1000亿元。

养老金入市是实现其保值增值的一个必然选择。作为可源源不断流入的一项长期性资金,也给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带来积极预期。

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中散户占比一直较高,投机因素大,市场波动反复性大。随着养老金入市,其成为资本市场主力资金的一部分,必然壮大机构投资者力量。从国际经验来看,养老基金作为长期价值投资者,其稳健理性的投资风格可以有效中和广大中小投资者的短期投机行为,平滑资本市场波动性,从而为市场起到“理性压舱石”的稳定器作用。其入市作用可谓“一箭双雕”。

但养老钱毕竟是“保命钱”,养老保险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的根本目的还是保值增值,需充分考量其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的基础目标。

以收益性观察。目前国内养老金收益率尚处于较低水平。国内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5年期间,我国养老金平均收益率约为2.9%,仅与同期通货膨胀相持平;而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的平均投资收益率则分别达到8.7%和5.3%。社保基金2003年开始投资股票市场以来,除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其投资收益率为负外,其他年份都取得了正收益。社保基金只有2004年、2008年、2011年没有跑赢通货膨胀率,但其投资收益率要好于当年上证指数的投资收益率。这说明,未来养老金入市,只要选择好恰当的投资时间、投资风格和投资品种,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健性,应当可以取得高于存款利率水平和通胀水平的投资收益。

以流动性考量。养老金入市需要一定的规模,还要通过资金的不断递进补充和投资获取较高收益。养老金规模上,2015年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值约4万亿净值,扣除预留支付资金外,预计全国可纳入投资运营范围的资金总计约2万亿元。按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确定的30%入市资金上限计算,理论上可有最高6000亿元的养老金规模可投资权益资产。当然,初始投资依据可供运营管理养老资金2万亿元与初始投资A股比例15%计算,预计初始养老金入市规模约为3000亿元,约占当前A股流通市值的0.77%,加上养老金投资的安全稳妥要求和入市的渐进性,对股市尚不足以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不到30年,其间风风雨雨,不是“牛皮市”,就是惊心动魄的大起大落“动荡市”。养老金入市,本质上还是投资,自然就有可能发生资本市场投资的所有风险。从大的制度安排上,应将养老金入市与资本市场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养老金稳健运营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良性互动才是根本。(作者 胡敏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专家简介】胡敏,国家行政学院宏观经济研究组成员,经济学博士,兼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国际事务和外交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庆智库研究员。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