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城发基金林旭初:资产证券化将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PPP

作者:马玉洁 来源:中国网财经
2017-06-29 20:05:14
分享

中国网财经6月29日讯(记者 马玉洁)未来十年,中国计划将 2.5 亿人口迁入快速发展的大城市,推进城市大型项目建设,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成为迫切需求。在2017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广州市城发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城发基金”)董事长林旭初接受了中国网财经记者专访。他认为,PPP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提高社会资本参与基建的积极性,未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城发模式”将发挥更大优势。

专访城发基金林旭初:资产证券化将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PPP

  林旭初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专访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是大趋势

日前,财政部、央行和证监会发布《关于规范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资产证券化有关事宜的通知》,鼓励各类市场资金投资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明确符合标准的PPP项目在建设期也可探索进行资产证券化,且提出推动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的发展。根据此前的政策,项目只有在建成运营两年之后才可申请进行资产证券化。

在林旭初看来,该文件进一步规范了PPP项目的资产证券化,更加明确了什么类型的项目可以用PPP的模式去投资,是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基础设施的资产证券化是一个大的趋势。如果一部分基础设施能够资产证券化,把它的资产和收益放在公开的市场,让更多的投资人能够去投资,就能带动整个社会一起来参与国家的建设,分享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收益。”林旭初说。

他进一步指出,此举对于解决地方的土地财政问题也是路径之一。“为什么需要有土地财政呢?因为地方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支付基础设施的资金,需要土地财政的资金去弥补。”而基础设施的资产证券化,可以给早期投资人一个退出渠道,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进来,使整个市场更加健康。

“城发模式”体现PPP真正含义

城发基金成立于2014年,是广州市属全资国有企业。作为创新性的城市发展投融资平台,城发基金一直致力于基础设施和产业升级转型。截至目前,签约基金规模逾千亿元,累计吸引超过280亿人民币外部资金入穗,实现在广州市基础设施等主业投资约298.7亿元,带动的项目投资总规模达671.7亿元,成为广州国际金融城、南沙港铁路等城市发展项目的“供血方”。

林旭初介绍,城发基金第一步是让险资以股权的形式投入到基金,此前分别与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成立了两只规模各200亿元的城市发展基金,成为国内第一家由险资出资聚焦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企混改、产业转型升级的基金管理公司;第二步是依托城发基金,通过发债降低资金成本。

“我们认为城发模式是真正的PPP。”林旭初向记者如此表示。在他看来,城发基金的模式体现了PPP“公私合伙”的真正含义。

谈到目前一些固定回报、明股实债的“伪PPP”项目,林旭初表示,“伪PPP”主要在风险共担方面存在问题,事实上还是政府用某种形式承担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风险。

结合城发基金的经验,林旭初认为,需要创新PPP运营模式,如城发基金的“险资+发债+资产证券化”模式,即是运用社会资本化解政府债的有益尝试。同时,合理选择、运作PPP项目,“拿出什么项目来做”非常重要。

加入世界经济论坛 期待参与“一带一路”

本届夏季达沃斯期间,城发基金与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正式签署了全球合作伙伴会员战略协议,并加入“推动未来长期投资、基础设施与发展”系统行动倡议组别。

林旭初与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艾维德

据悉,该倡议将重点围绕加快新兴经济体的资本市场发展,重建开发融资机制,为发展中国家开拓私人融资,参与召集公私部门利益相关方评审政府基建计划,促进对话以实现长期进展等。

目前,全球每年仅基础设施一项的投资需求就达4万亿美元,而投资缺口为1万亿美元。“如果世界要实现包容性经济增长和复苏,缩小这些投资差距势在必行。”林旭初说。

林旭初向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基建建设是城发基金未来的战略目标。“‘一带一路’建设中,央企的身影非常重要。”他介绍,城发基金在国内和中冶、中林、中粮等央企在基金层面有很好的合作,未来希望通过发起境外基金,同这些央企一道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一些基础设施项目。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