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代驾、e代驾被曝互挖墙脚 专家:抢占市场份额

作者:冯烁 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2017-11-06 17:27:45
分享

据报道,随着酒驾入刑的落地,代驾行业迅速发展。推杯换盏之后,有人能帮忙开车回家,既守法又安全。可就是这样一个行业,最近却陷入了恶性竞争之中。滴滴代驾和e代驾,两大代驾界的巨头,最近被曝互挖墙脚,且双方所挖的并非常见的高层管理人员,而是代驾的司机师傅们。这件事情是否属实、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暗流汹涌?

6年前的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其中“酒驾入刑”成为最大的热点。从那一天起,“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样朗朗上口的俏皮话开始在老百姓之中流行,而在保障群众生命安全的同时,代驾这块市场空白也被企业们一眼盯上。一时间,滴滴代驾、e代驾等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互联网+代驾”也一时间成为资本市场的巨大风口。

今年8月,清华大学法学院公法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对外发布了《代驾行业发展白皮书》,报告显示:2016年代驾订单避免的醉酒驾事故,相当于免去了4.4亿次酒精检测、减少了0.53亿辆次警车以及0.9亿次警力出动,节省车辆检查及酒驾司机管理的累计时间成本为2615.2年,同时减少2525.2年的拥堵耗时。

当大家为代驾带来的好处而欢欣鼓舞之时,代驾市场也出现了一些乱象。最近,苏州、扬州等地出现不法分子冒充代驾司机,设法套取车主信息,快到目的地时冒牌司机借故离开,让心怀侥幸的车主挪车,然后伙同他人制造事故,向酒驾车主索要高额钱财。

就当一波未平之时,最近又有消息曝出,滴滴代驾正在通过中间代理商挖e代驾司机的“墙脚”,让滴滴代驾司机去推荐e代驾司机入职,一旦挖墙脚成功,司机将得到奖励。

河南南阳滴滴代驾司机赵先生称:“比如我现在跟你讲了这件事,你觉得不错,也想做滴滴代驾,那我就会有提成的。”

事实上,通过拉人头来赚钱并不那么容易,拉来的人如果没有完成任务,推荐人也是得不到任何奖励的。

对此,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e代驾品牌负责人张东鹏,他表示:“开始我们也不相信这件事,我们的代驾司机在群里发来一些截图,上面说如果成功拉一个e代驾师傅去滴滴代驾干,拉到60单以上就会给介绍的人返钱。目前刚推出来这个政策一周左右。”

据滴滴代驾内部人士透露,以滴滴代驾目前在代驾市场上的占有率,没有必要做这样的事情,相反e代驾官方却发布过推荐滴滴代驾司机入职后的奖励措施。这位内部人士透露的奖励措施,其实是一张蓝底的电子海报,大标题写着“推荐滴滴司机奖励方案”,左上角印有e代驾的水印。

当记者向e代驾求证时,张东鹏表示公司官方从未发布过相关信息:“我们的同事可能也有一些新举措,比如分公司的人针对这件事有一个回应,但我还要去调查落实一下。”

张东鹏表示,在这一次事件中其实受到直接影响最大的不是别人,而是广大消费者,“我们认为这种竞争违背了商业的良性循环,有很多司机师傅跟我反馈,不少代驾师傅不拉活儿而去拉人头了。因为接一个活儿只有几十块钱的收入,但真正拉一个人头就是几百块钱的收入。”

在资本市场的斗争中永远都少不了刀光剑影,其实面对庞大的代驾市场,每一家企业都想从中分一杯羹。易观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代驾市场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代驾市场规模达29.65亿元,滴滴代驾、e代驾和爱代驾三家所占据的市场份额最大,其中滴滴代驾覆盖了80%-90%的活跃用户。

面对两边的各执一词,互联网专家王越表示,其实这背后就是一个简单的切蛋糕问题,“这也反映出市场玩家相对稀缺,导致形成一定的垄断话语权。企业为了扩大市场规模,不择手段,因为前期花的都是投资人的钱,把份额尽量做大,可以进一步融资,尽量让自己市场占有率更高。所以才会出现这种会带来负向循环的行为。”

针对此事,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岳屾山表示:“把对方存量的员工挖到自己企业,使对方接单量下降或者司机减少,从而抢占市场,通过给介绍费或是一些其他优惠条件来挖人,属于比较恶性的竞争行为。如果企业在挖人的过程中,希望挖来的人提供竞争对手的信息和客户信息这些商业秘密,那就有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