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b753f9fa310030f813cf409
中国日报网 > 财经滚动 >
中国日报网 > 财经滚动 >

2022年元旦档电影票房达10亿元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月3日晚,元旦档国内电影票房达10亿元。其中,《穿过寒冬拥抱你》《李茂扮太子》《反贪风暴5》位列前三,分别录得票房3.13亿元、2.21亿元、2.21亿元。《穿过寒冬拥抱你》表现较为突出,该片在早前不被看好的情况下,票房表现稳定,一举打破多项影史纪录,票房表现大超市场预期。2022-01-04 07:37

券商机构乐观预期A股1月行情

A股2022年行情拉开帷幕,在经历元旦前的持续震荡后,券商机构对于1月行情持乐观态度,建议投资者积极把握投资机会;市场风格有望转向均衡,稳增长主线的性价比提升。中国银河证券大类资产配置分析师李卓睿认为,2022年1月宏观环境整体有利于权益资产,春季躁动行情可期。2022-01-04 07:35

北向资金刷新多项纪录 2022年有望持续流入A股

Choice数据显示,2021年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4321.69亿元,创年度净流入新高。从北向资金持股情况来看,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北向资金持仓市值为2.76万亿元,2021年北向资金持仓市值增加4208亿元,结合北向资金2021年净流入4321.69亿元计算,浮亏约114亿元。2022-01-04 07:34

财富管理业务成转型突破口 商业银行持续发力

零售转型是当前银行业大势所趋,财富管理业务更是重中之重,商业银行正多维度持续发力财富管理体系建设。专家认为,2022年,财富管理作为众多银行转型的重点和轻型银行优质赛道,将迎来供需多个层面的催化。2022-01-04 07:33

量化私募“天花板”显现 千亿规模“魔咒”待破

日前,千亿量化私募幻方量化就其业绩大幅回撤向投资者致歉。除了幻方之外,2021年下半年以来,不少头部量化私募都出现了业绩回撤。量化资深人士李明(化名)表示,从过往经验来看,任何量化策略容量都有其上限,量化私募的管理规模越大,管理难度越高。2022-01-04 07:31

公募把脉2022年A股 结构性行情料延续

继2019年、2020年出现翻倍基后,2021年再现翻倍基,这是首次连续三个年度均现翻倍基,基金赚钱效应明显。展望2022年,公募人士普遍认为,A股市场出现全面牛市的可能性不大,有望延续2021年的结构性行情,关注稳增长带来的投资机会。2022-01-04 07:30

央行:持续推动普惠小微贷款增量降价扩面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表示,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可继续以发放的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农支小再贷款优惠资金支持。2022-01-04 07:29

发力稳投资 多地紧锣密鼓筹备重大项目

截至2022年1月3日,多个省区和计划单列市披露一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发行规模约8000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超5500亿元。按月划分,1月地方债计划发行2603亿元,包括新增专项债1678亿元;2月地方债计划发行2947亿元,包括新增专项债2455亿元;3月地方债计划发行2452亿元,包括新增专项债1426亿元。2022-01-04 07:26

加强投资者保护 资本市场新年迎新规

证监会、财政部1月1日联合发布《证券期货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金管理办法》(第1号公告,下称《承诺金办法》),鼓励当事人积极赔付投资者,为当事人自行赔付投资者预留了制度空间。证监会同日发布《证券期货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实施规定》(下称《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22-01-04 07:23

重点投放领域明晰 银行瞄准信贷“开门红”

平安证券分析师袁喆奇表示,人民银行自2021年9月以来多次强调“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稳信贷”的诉求明显提升,有望支撑信贷投放保持平稳,预计2022年信贷投放22万亿元,较2021年同比多增2万亿元。2022-01-04 07:22

成交规模上升 楼市有望延续回暖态势

”   专家认为,楼市成交回暖趋势有望在2022年一季度得以延续,二手房议价空间依然较大,按揭贷款发放速度加快,换房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中信证券研报认为,在“托而不举”防风险,“因城施策”稳需求之下,房地产销售有望逐步复苏,销售增速有望于2022年一季度出现拐点。2022-01-04 07:12

2022年首个交易周有41只股票面临解禁

e公司讯,Wind数据显示,除将上市的新股外,2022年首个交易周将有41只股票面临解禁,合计解禁量为46.95亿股,按最新收盘价计算,合计解禁市值为433.82亿元,较上周解禁市值1136.42亿元环比降低61.83%。从解禁股情况来看,中微公司、惠泰医疗、紫金银行解禁金额将超50亿元,惠泰医疗、华安鑫创、江天化学流通盘将增加超100%。2022-01-04 06:57

人工智能巨头一天大涨40%!港股新年首日未“开门红” 但这两个板块表现抢眼

行业板块方面,医疗保健、地产建筑、资讯科技板块跌幅居前;公用事业、工业、能源业板块涨幅居前。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洪灏表示,港股2022年跑赢全球指数机会大,其看好互联网、消费及能源三大板块。2022-01-04 06:56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

产业创新能力与环境规制显著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融合,交易成本与税收竞争对二者的协同融合具有抑制效应。环境规制主要通过制造业集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融合,而产业创新能力能够通过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两个层面的集聚影响二者的协同融合。2022-01-04 05:09

政策配套提升生育意愿

据报道,自2022年1月1日起,宁波市按照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二孩或三孩的家庭,连续缴存住房公积金满2年,首次申请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由60万元/户提高至80万元/户。2022-01-04 05:09

发挥好数字人民币促“双碳”作用

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数字人民币是绿色低碳的货币工具和支付工具,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安全可靠等特点,可以节约货币流通成本,节约印制现钞所需要的纸张。2022-01-04 05:09

产业融合和集聚促进技术创新

吴敬伟、江静在《上海经济研究》2021年第7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产业融合与技术创新》一文中指出,产业融合、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显著促进技术创新,但是生产性服务业存在过度集聚的问题,使得产业融合对技术创新存在抑制作用,并且产业融合对技术创新影响效应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调节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建议保持适度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规模,实施差异化的产业政策;优化生产性服务集聚外部环境,培育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进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22-01-04 05:09

两业融合推动长三角一体化

》2021年第4期《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战略新选择》一文中指出,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而后者归根到底是产业一体化和市场一体化。2022-01-04 05:09

全面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

全面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既要做到高瞻远瞩,又要注意走深走实。从当前和长远的结合看,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形成扎实的科研作风,可以为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提供雄厚底蕴和不竭动力。2022-01-04 05:09

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这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RCEP生效有力支持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将为区域乃至全球贸易投资增长、经济复苏和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也将给区域内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2022-01-01 09:55

RCEP生效后首趟国际货运班列开行

(记者 林浩)1月1日凌晨00:05分,一列满载货物的列车从广西南宁国际铁路港开赴越南河内,这是RCEP协定生效后首趟开往RCEP成员国的国际货运班列。该班列共23个40英尺集装箱、2个20英尺集装箱,货物包括电子元件、日用百货、化工产品等一般贸易和跨境电商货物,总重800多吨,货值达1000多万美元,将于28小时后运抵越南河内。2022-01-01 09:18

【国际锐评】这个全球最大自贸区何以令万众期待?

2022年的第一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柬埔寨电商“微笑商城”首席执行官李锡说,RCEP能让成员国商品以更低成本进入柬埔寨,有利于本地电商平台的发展。2022-01-01 09:01

新起点新篇章,RCEP 1月1日起正式生效 将带来哪些影响?

对本区域来说,RCEP巨大的市场开放和规则方面的承诺将会推动本地区所有成员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所有国家都会受益。一方面,RCEP整合了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多个“10+1”自贸协定,形成区域内统一的规则体系。2022-01-01 08:07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正式开始实施协定。2022-01-01 07:34

RCEP生效将有力推动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对于正在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中国,RCEP正式生效将为我国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带来新的契机。2022-01-01 07:26

RCEP生效将带来多重利好效应

据了解,RCEP协定生效后,在关税优惠方面,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逐步实现零关税。中国对日本出口的机电产品、仪器仪表、纺织服装、部分水产品和蔬菜等也将逐步享受零关税待遇。2022-01-01 01:59

RCEP生效实施助力稳外贸 中日两国首次达成自贸安排

在30日举办的国新办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表示,预计全年货物进出口有望达6万亿美元,增长超20%,第一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1月至11月,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5.4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1.3%;前三季度,出口和进口国际市场份额分别达到了15%和12.1%,再创历史新高。2021-12-31 11:33

商务部为企业用好协定“划重点”:元旦生效 RCEP带来哪些利好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正式生效实施。促进货物贸易发展,确保优惠原产地规则发挥实效,落实好协定服务贸易开放承诺和投资负面清单承诺,确保开放措施全部落实到位。2021-12-31 09:18

RCEP来了!它将带来哪些市场机遇?

数据显示,我国与RCEP成员国贸易额占我国贸易总额1/3左右,其中东盟、日本、韩国分别是我国第一、第四、第五大贸易伙伴。商务部对外贸易司有关负责人表示,RCEP如期生效,是宝贵的市场机遇,蕴含着巨大的贸易创造力,是明年稳外贸的重要抓手。2021-12-31 09:11

海关多措并举助力企业融入RCEP“朋友圈”

”  据南京海关关税处处长周玉生介绍,“经核准出口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原产地认证便利化措施,也是RCEP实施内容的亮点之一。据深圳海关介绍,根据RCEP累积规则,产品原产地价值成分可以在15个成员国构成的区域内进行累积,这将显著提高协定优惠税率的利用率。2021-12-31 08:59

|<< 上一页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中文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