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蜀援川”:探索医疗信息化新模式

作者:王雅婧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012-04-25 09:23:00

“思蜀援川”:探索医疗信息化新模式

汶川山区的羌族妇女在移动医疗车上通过思科网真系统接受汶川县人民医院医生的诊疗。 陈赛赛供图

在四川汶川县人民医院,一位患者通过远程影像得到了成都华西医院专家的会诊服务。在什邡乡镇卫生院,医师需要请专家来帮助分析X光片,他不用赶一天路到市区的大医院,只需将影像文件上传到服务器并提交咨询请求,什邡市人民医院的某位上级医师就会收到一条自动短信通知,请他去查阅病例。上级医师可以通过电脑系统来提供建议,如果是复杂的病例,还可以通过视频会议来实现互动讨论。这仅仅是网络化数字医院所带来好处的一部分。

医疗服务信息化是现代国际医疗发展的新趋势。在美国,医疗中心与网站合作,为几百万名社区病人建立电子档案,实现远程监控。数字化医疗平台运用信息通信手段让医生与患者远程互动。信息化不仅提升了医生的工作效率,也提升了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我国越来越多的医院,尤其是城市大中型医院也在加速建设基于信息通讯技术的整体服务系统,而在医疗技术条件落后的基层地区推广信息化医疗系统还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思科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讯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在第一时间与中国政府建立了独特的政府产业合作模式,开展了为期3年、投入援建资金总额超过3亿元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思蜀援川”。该项目致力于利用思科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提升四川省的医疗教育环境。其中,医疗卫生项目致力于运用先进的协作技术和云平台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缩小城乡医疗卫生差距。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医疗信息化水平是我国医疗改革的努力方向。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拉开了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序幕。今年正值医改计划启动后的第三年,同时也是“十二五”计划所部署的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崭新阶段启动的第一年。3年期间,基层医疗改革不断深化,基于信息通讯技术的数字化医疗服务协作模式对于基层医疗建设就是一个新的探索。

4月11日,思科与北京大学共同发布了《协作模式引领医疗卫生体系变革——“思蜀援川”医疗卫生项目效果评估报告》。该报告由北京大学、哈佛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组成的专家组调研并撰写,深入探讨了思科“思蜀援川”项目在医疗卫生领域产生的实际效果与应用前景,以及对于中国医疗改革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评估结果显示,“思蜀援川”项目建立的促进协作及区域医疗资源整合的全新模式有利于解决我国基层医疗改革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实施这一项目,原来的二级医院汶川县人民医院,现在已经成为连接一级医疗机构和三级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区域“协作中心”。这里的医生通过医疗协作技术及云平台可以得到四川省人民医院、华西医院等专家的指导,也能为县所属的13个乡镇卫生院提供技术支持,医院借此吸引了大量来自汶川当地及汶川以外的患者。这种模式极大提高了医院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工作者得到了来自城市医院的专业培训与指导,使得整个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提升。“思蜀援川”项目明显改善了四川省卫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水平。据统计,以汶川为例,通过远程会诊,患者看病平均节省时间5.8小时,节省费用280元(占其平均月收入的22%)。以前汶川县龙溪乡卫生院每年最多只能派出两位医师奔赴乡外接受培训,而远程医疗系统就位后,卫生院全部6名医师都能定期接受培训。

信息化应用同样改变了基层医院管理手段。什邡市建立起区域医疗云平台,连接了乡镇卫生院、各医院以及卫生局,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卫生信息变得一目了然。由于云平台可以检测到处方的变化以及检查、费用等情况,大大简化了卫生局管理乡镇卫生院的行政程序。“过去,我们需要依靠人来进行管理,”汶川县人民医院院长王松柏说,“现在,我们通过掌控信息,利用应用程序来管理,可以追踪和管理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而什邡市卫生局正在着手扩展云平台应用,用来追踪、管理一些慢性病,比如对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的人数与状态进行管理。据调查显示,现在什邡地区的乡镇卫生院通过区域协作医疗网络云所能实现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已超过四川的整体水准,甚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教授认为,“思蜀援川”项目带来的汶川模式为医疗卫生改革探索了一种新的模式,具有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特点。该模式与中国正在推进的医疗卫生改革遵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相契合,为中国广大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试点远程医疗以及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化的目标提供了参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