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意外“双下滑”凸显未来出口形势严峻

来源:新华网
2012-11-05 15:45:00

为期21天的第112届广交会4日落下帷幕。最终统计显示,本届大会遭遇了到会采购商人数及成交额双双大幅下滑的严峻局面。

作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这种下滑无疑意味着未来中国外贸这驾“马车”很可能继续“失速”。但积聚了2.4万家中国外贸企业的大会同样也展现了品牌企业活力更足、刚性需求出口依然强劲、新兴市场相对平稳等积极信号。

“双下滑”显示外贸环境压力加大

据记者了解,主办方开幕前曾预计到会客商人数与上届相比基本稳定,而出口成交会有所下滑。但从最终结果看,本届广交会出现了意料之外的“双下滑”局面,显示未来外贸环境更趋严峻。

一是到会采购商人数明显下滑。据统计,截至11月3日,本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与会188145人,来自211个国家和地区;与会人数比第111届同期减少10.26%,比第110届同期减少10.05%。这是2011年以来连续4届广交会首次出现下滑局面。

二是成交额下滑明显,且短单、小单比例进一步上升。截至11月3日,第112届广交会出口成交326.8亿美元,比上届下降9.3%;而且中短单增多,从目前订单情况看,6个月以内的中、短订单占比达86.6%,增加了0.3个百分点。从地区看,欧美日等传统市场降幅明显,新兴市场降幅较小。

刘建军说,受欧债危机、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和中日关系影响,对欧盟、美国、日本成交分别下降10.5%、9.4%、36.6%;对新兴市场成交降幅较小,对东盟、中东、金砖四国成交降幅分别为7.9%、5.7%、0.7%,均低于总成交降幅。

三大积极趋势值得重视

尽管遭遇了“双下滑”,但本届交易会也显示了一系列积极趋势,对于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外贸稳增长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虽然整体成交下滑,但全球市场对我国生活必需品产业的刚性需求继续增长。据刘建军介绍,在本届广交会上,六大种类中的农产品和食品、医药等生活必需品成交增幅高达14.5%和26.9%;相对需求灵活的机电商品、纺织服装成交则分别下降11.6%、15.5%;需求弹性明显行业大幅下滑,如皮质箱包、木质玩具成交额分别下降了37.7%、48.7%。

在本届广交会上,我国大型企业、品牌企业的竞争力逆势提升。从本届交易会看,聚集我国大型企业、品牌企业的品牌展区成交125.8亿美元,虽然比上届下降了5.4%,但比总成交降幅低3.9个百分点。从行业对比看,每家品牌企业平均获得的订单数是非品牌企业的3倍,平均成交额是非品牌企业的6.2倍。

此外,和出口相比,部分进口领域需求旺盛。从本届广交会进口展参展企业情况看,不仅参展者数量和质量有所提高,共有44个国家的552家企业参展,比上届增长6.2%;其进军中国市场的愿望也非常强烈,显示未来我国居民消费类和装备制造业类进口需求仍将持续旺盛。

参加本届交易会的中国食土商会会长边振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广交会成交形势看,未来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量仍将大幅增长。

未来个位数增长或成常态

展望未来走势,有关人士普遍认为,今年市场“遇冷”表明我国外贸高增长态势已不可持续,未来三至五年内,我国外贸年增速将维持在10%左右,个位数增长将成为常态。

出现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除全球市场需求继续萎缩外,还有我国外贸产业成本持续上涨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等。广交会参会企业普遍表示,企业成本几乎全面上涨。如每年员工工资涨幅一般为20%-30%,有的甚至高达50%。

当前,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和部分发展中经济体纷纷对我国实施各类贸易保护措施,仅本届广交会上就有光伏、陶瓷、五金、风电等行业受到波及,未来数年前景都较为暗淡。

对此,有关专家认为,低速增长并不可怕,而对形势进行冷静判断、确定我国外贸发展新定位,是当务之急。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刘春认为,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还没摆脱金融危机冲击的全球经济继续吸收中国出口产能增长的难度只会不断加大,这些产能也不可能在短期内转而为国内服务,因此,外贸持续低稳增长局面将常态化。

广州海关关长高融昆则分析认为,今年外贸“遇冷”突出表明过去多年形成的、以外资推动加工贸易产能扩张为特征的我国传统贸易增长格局已经告一段落。当前这种持续“降温”实际上反映出全球市场链仍在重塑之中。他说:“国际市场需求总量和我国生产供应成本在不断变化和互相适应,这种再平衡不可能是一个短期的、快速的过程,因此,增速变化并不可怕,关键在于通过提高企业竞争力,确保我国外贸产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并不随之滑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