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企成“走出去”主力军 效益与影响并重

作者:刘辰瑶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3-01-02 09:00:00

中新社北京12月31日电 (记者 刘辰瑶)“能在加拿大报纸上看到大幅关于中国企业的报道,是很自豪的。”久居加拿大的华人Moby对中新社记者如是说道。

Moby所指的报道是2012年12月7日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获批的消息。这样的新闻近几年在海外并不少见,普华永道的数据显示,仅2012上半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交易额就是2011年同期的三倍,预计2012年全年交易额会远超去年。

数据涨幅预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正在加紧。商务部合作司副司长刘迎军曾表示,在逐步扩大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中央企业是“主力军”。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业内专家学者的认同。

在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梁艳芬看来,世界经济下行与中央企业资金积累充足是近两年海外投资增多的内外因。

中国进出口银行信贷审批委员会委员李福胜表示,中央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主力军位置是不容质疑的,跨国经营对企业而言是把资本在全球市场重新配置的过程,这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十分必要。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勇12月24日在2013年中央企业责任人会议上指出,央企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尽快明确对外投资合作经营的重点领域和区域,适应国际规则的商业模式和运作方式,在境外国有资产监管上多加留意,防范和控制境外经营风险。

针对央企对外投资合作经营的重点领域,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梁表示,央企中的能源企业以及制造业就已具备了“走出去”的资本和实力。

单看油企,仅12月,除中海油在加拿大的项目获批外,中石油12日宣布以16.3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项目,中国石化15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塔利斯曼能源公司英国子公司49%股份的项目于18日正式交割。

“过海”央企在数量增加的同时,“出手”也越来越大方。

清科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2年上半年,中国央企共完成海外并购交易35起,披露交易金额的32起交易共涉及447.37亿美元。

李福胜坦言,中央企业的海外并购投资正向着高端并购方向发展,但规模大、交易额高的海外投资却并不意味着风险更小。梁艳芬则表示,目前的一些高交易额案例与国有资本实力雄厚有关,但央企“大手笔”海外并购不该成为趋势,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还应主张多元化发展。

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规避央企海外投资风险,应由政府和企业双方共同努力。政府应在央企提高自身国际法律和国际金融贸易知识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监管制度进行调整,尤其是审批制度要进行改革。专家呼吁,要提倡“自主”,减少“包办”。

“比起单纯的盈利,央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承担的角色更为重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赵晋平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赵晋平认为,央企在海外承担着为中国开发更多资源、开辟更多营销渠道等多个重任。央企的海外投资应该是战略型的,在引入知识产权、技术专利的同时,稳定中国的资本市场。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央企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国家形象“代言人”。李福胜称,央企要发挥其“正影响力”:“就像星巴克,每到一个国家就把美国的咖啡文化带到当地,中国的央企也应如此。”现在,无论在东南亚、非洲、拉美还是欧美国家,都有中国央企的影子,其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合作国的环境保护和公益事业是人们更想看到的。

在新时代的要求下,中国央企不但要带着成功的案例、显著的投资回报和足够的技术专利“回归”,更要在全球面前展示中国的形象魅力。“我们要说到做到,不能赚完钱就走。”李福胜笑言。(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