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自由贸易园区或年内启动 贸易模式更多元

作者:杨联民 李刚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13-01-14 11:16:00

据悉,建立上海浦东自由贸易园区方案已上报国务院。预计上海浦东自由贸易园区将在年内启动。目前商务部已经完成建立上海浦东自由贸易园区的可行性研究,下一步发改委将对该方案实施可行性研究。根据商务部可行性研究,建立上海浦东自由贸易园区将拉动出口增长。该园区的建立将带动上海及周边相关外贸企业发展。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近日发布的《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指出,上海市优化完善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财政资金投入机制,重点支持贸易平台建设、贸易环境营造和改善、贸易机构引进、贸易促进活动等,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市人民政府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在上海市探索实施离境退税政策,选点设立免税商品购物店。上海市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机构应当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支持开展国际大宗商品、国外高新技术产品和进口消费品的保税展示等业务。

《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今年1月1日起实施。《条例》涉及的“自由贸易园区”、“平台贸易”、“免税商品购物店”等内容,浦东正在积极探索和争取试点中,一旦正式实施将在制度层面推动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极大提升浦东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推动服务经济的快速发展。

建立“自由贸易园区”是上海综保区一直努力的目标。而重在《条例》中明确规定:根据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创新和转型升级,鼓励贸易与金融、航运、物流、制造、会展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贸易园区;在外高桥保税区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拓展离岸贸易等新型贸易服务。

事实上,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发展,建设与国际惯例更加接轨、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自由贸易园区,一直以来都是上海综合保税区的追求。在2011年11月举行的世界自由贸易园区大会上,参会的各国代表在考察过后,一致认为上海综合保税区目前已走在我国特殊监管区域与国际接轨发展的最前列,具备了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发展最扎实的基础和最充分的条件。

对此,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表示,综保区在经济功能、经济规模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在贸易便利化环境打造方面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而真正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应用好保税区的海关、检验检疫和外汇政策、做到对区内企业实施风险、分类管理;培育离岸特征,发展为转口贸易、多国贸易、境外贸易及在税制上具有国际竞争力,在管制上与国际惯例接轨。因此,有关专家认为,集外高桥保税区(含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于一体的上海综合保税区,将有望率先试水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贸易园区。

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泊溪2011年11月10日出席上海第十一届“世界自由贸易园区大会”时透露,在上海浦东建立我国首个自由贸易园区的报告,已经提交给相关方面并获得重视。李泊溪指出,从本质上看,我国的特殊监管区实行的仍是“境内关内”政策,而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园区则实行“境内关外”政策,即放开一线(国境线),管住二线(与非自由贸易园区的连接线),在区内免除海关通常监管。她认为,自由贸易园区应当是下一步改革的方向。

世界自由贸易区协会主席厄雷汉姆・马瑟认为,当前世界金融市场动荡、欧洲债务问题严重,在促进经济增长、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方面,自由贸易园区将发挥更大作用,并在各国自由贸易园区合作、竞争的过程中,促进双边贸易发展。

虽然我国的保税区已经具备很多自由贸易园区的功能,但是二者还有不小的差异。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表示,差异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监管理念,要从货物管理转变为企业管理的理念;二是贸易的开放度,要有与国际接轨的多元贸易模式;三是政策的开放度。最主要的是外汇政策和税收政策,自由贸易园区要求外汇政策率先开放,税收政策要有国际竞争力。

作为国内第一个海关特殊监管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在1990年成立之初,其所侧重的税收优惠和贸易便利化政策就具备了自由贸易园区的基本特点。如今的外高桥保税区,已与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共同组成了上海综合保税区。2011年上海综合保税区完成进出口贸易额近1000亿美元,其中进口额75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和21%。在一项国际知名机构2010年发表的全球自由贸易区发展排名中,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在700多个样本中综合排名第一。

相关专家分析认为,作为我国规模较大、综合实力较强的特殊监管区,上海综合保税区一直走在对外开放的前列,具备率先向与国际通行惯例接轨的自由贸易园区转型发展的条件。(记者杨联民 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