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不景气 欧洲“啃老”族增多[组图]

作者:章亚东 杨永前 陈进 来源:羊城晚报
2013-02-06 14:50:00
分享

经济不景气 欧洲“啃老”族增多[组图]

西班牙巴塞罗那一个食品救济处,众多失业者排队领食物。年轻人失业率高,是造成欧洲“啃老族”增加的重要原因

经济不景气 欧洲“啃老”族增多[组图]

英国的一家招聘信息中心

经济不景气 欧洲“啃老”族增多[组图]

一名罗马尼亚青年在看招聘信息

欧洲经济危机令不少年轻人失业,被迫和父母同住一个屋檐下,过上“啃老”生活。德国《明镜》周刊近期援引调查数据报道,希腊、马耳他等国年轻人中,“啃老”族比例超过50%,为全欧最高。在葡萄牙、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则有超过40%的25岁至34岁年轻人没有正式工作并与父母住在一起。

欧洲国家如何看待“啃老”现象?年轻人对社会有何期望与失望?对自己的未来又如何考量?

葡萄牙:出国谋生路

2012年,葡萄牙失业率高达到16.3%。在这支失业大军中,年轻人占相当大比例。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数据,葡25岁以下年轻人的失业比例高达38.7%,其中不少人长期失业,生活难以为继,不得不与父母同住。

记者在里斯本郊区一家失业救济中心采访时,遇到19岁的小伙子安德烈・里贝罗。他和其他不少年轻的失业者一样,赶在黎明前排起长队,等候领取失业救济金或做失业登记以期早日找到一份工作。

里贝罗在一家餐馆干了6个月后失业。更不幸的是,由于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他还不够资格领取救济金。按照葡萄牙法律,在过去两年内至少工作满360天的人才有资格享受救济金。

里贝罗说,他也希望有自己的居所,但目前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没有任何收入的他别无选择,只好继续和母亲住在一起。他对尽快找到工作不抱多大希望,因为他不相信这个国家的经济形势会迅速好转。

葡萄牙社会学家莫伊塞斯・桑托斯说,“啃老”在人们眼中似乎没什么大不了,尤其在眼下经济低谷时期,与父母同吃同住更是在情理之中。

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大多数葡萄牙人并不觉得孩子“羽毛丰满”后必须另立门户、自食其力。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传统,与经济危机没有太大关系。许多葡萄牙年轻人不知道如何独立生活,父母也不教育他们自立。有些父母反而认为孩子在身边更踏实。

然而,对30岁的雅伊梅・费纳来说,情况却有所不同。他没有找到工作,与父母同住,但母亲对此颇有微词。他无可奈何地说:“我当然也想有房子,但我没钱。”他承认在葡萄牙找到一份工作希望不大,因此想出国打工。

为解决失业问题,葡萄牙政府鼓励失业者海外谋生,首选之地包括法国、瑞士、卢森堡和英国,也有葡前殖民地国家安哥拉和巴西。据葡萄牙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到国外找工作的葡萄牙人比例比上年激增85%,预计2012年有10万人出国工作。

28岁的若泽失业3个月,正准备出国打工。他说,他曾在马德拉岛工作过11年,但如今那里的就业情况比里斯本还糟。他的母亲5年前就到法国工作,因此他也准备去法国与她会合。

“有人让我去那里开卡车,”他说,“我以前从未有过出国打工的打算,但现在,别无选择。”

匈牙利:搬,还是不搬?

“我的问题是,该不该从家里搬出来?”一名24岁的匈牙利女大学生前不久在网站上讨论是否和父母同住的话题,引发网络热议,也折射出当地年轻人对“啃老”现象的看法。

她写道:“我今年夏天毕业,到时会有收入。可以从家里搬出去,但家里人却不让我这么做,认为我该把钱攒起来,让今后生活更轻松。但我害怕别人背后说闲话……对于一个有工作还与父母一起住的成年人,人们会有什么看法?”

支持她搬出家的网民认为,独立生活是成熟的表现。“我18岁就从家里搬出去住,24岁还不搬出去,是不成熟的表现。如果不是现在,你什么时候开始独立生活?”

但支持她继续“啃老”的网民似乎更多,且理由更充分。“我22岁,还住在家里,但我分摊家里的开销。我自己的电话、网络和旅行等费用全部自己承担,我没有能力独自租房,而住在家里我还能攒点钱,不光我高兴,父母也是如此,我从未因此感到尴尬。”一名网友回复说。

还有人说:“经济危机还没结束,别乱扔钱让别人致富。住在家里给自己攒点钱,一年下来不是小数目。”

匈牙利伊普索斯研究公司曾就匈牙利年轻人的生存状况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15岁到18岁的年轻人与父母生活在一起,97%的人由父母养活。19岁到25岁的年轻人中,76%的人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三分之二需要父母经济资助。在20多岁的年轻人中,只有5%为父母提供经济资助。

80%的大学毕业生需要父母为其支付部分开支。而更早进入劳动市场的技工学校毕业生和高中生中,三分之二的人需要父母的经济资助。

另一份调查结果显示,首都布达佩斯25岁至35岁的年轻人中,半数在“啃老”。仅8.26%的人在18岁前从父母家里搬走;还有21%的人在35岁以后仍与父母一起生活。

对此,匈牙利社会学家分析说,年轻人独立生活的年龄在推迟,原因千差万别。一些人没有稳定工作和收入导致生存困难;一些人贪图舒适,不愿离开父母;还有一些人则因接受漫长的高等教育,而迟迟无法独立生活。

阿蒂拉今年33岁,未婚,与母亲住在一起。“我和母亲关系很好,她乐于和我住在一起,否则的话她会感到孤独,而且许多事情让她去处理会比较困难。同时,和她住在一起,对我也有好处,可以减少开支,生活又比较舒适。”阿蒂拉告诉记者。

“我母亲总认为,这房子是全家人的。而且她说,如果我哪天结婚了,她也愿意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他说,“但我不敢肯定结婚后会和母亲住一起。”

阿蒂拉认为,只要经济能力允许,年轻人迟早都会从家里搬出去,即使不是搬入自己买的房子,也会独自租房开始独立生活。

罗马尼亚:“迷失的一代”

谈到年轻人的就业形势,罗马尼亚人必定会提起几年前的好时光。当时,全国2000万人中的约五分之一在欧美发达国家打工,几乎每家都有青壮年在西方发达国家“挣外汇”,导致国内企业一时招工艰难。

然而,2008年秋,经济危机突袭而来,到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打工的年轻人被迫回国。国内公司也纷纷紧缩,曾经供不应求的劳动市场顿时逆转。

据官方统计数据,罗目前失业率在6%左右,但其中24岁左右年轻人的失业率非常高,达到24%,且增势仍在继续。由于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雇主普遍不接受没有工作经历的年轻人,不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而没有大学文凭的年轻人想找到一份合意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许多人被迫成为离不开爹娘的“啃老”族。

对此,专家认为,这一年龄段的罗马尼亚年轻人或将不幸成为“迷失的一代”。

2012年,罗马尼亚近三分之一的高中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靠领取失业救济金生活;更多学生因错过离校后60天的申请期限,只能伸手向父母要钱。

18岁的博格丹因为没有及时申请失业救济而不得不依靠父母供养。尽管他也去布加勒斯特市劳动就业署报到,不过根本就没考虑过接受那里介绍的任何工作。

他在劳动就业署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与其去当超市收银员,我更愿意失业在家。父母养得起我!”说罢,他走向自己停在门口的奔驰车。

博格丹的言论被媒体报道后引来不少谴责。他稍后解释说,自己连高中毕业证都没拿到,不奢望找到工作,所以他打算复习功课,争取第二年补考拿到毕业证书,然后找一份自己心仪的工作,到修车厂去当技工。

“我有什么办法,运气不好遇到金融危机!”博格丹的这番话在不少年轻人中引起共鸣。相当一部分无业青年更多地把怨气撒向社会,而很少从自身找原因。

许多家长也有同感,认为孩子遭遇到了自己年轻时从未担心过的问题。博格丹的父亲就没有丝毫责备儿子的意思,他说,正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尽早进入一家修车厂工作。

专家认为,大批年轻人长时间被排除在劳动市场外,对罗马尼亚国家经济和社会造成的潜在危害不可忽视。

罗X-Trade经纪公司的总经济师克劳迪乌・卡扎库指出:“如果年轻人长期游离在劳动市场之外,他们将会失去技能、效率和进取心,其后果是即使今后找到合适的工作,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进入角色。”

专家呼吁应该从源头上,即从教育层面,来寻找青年人大批失业和“啃老”的原因,从而寻求解决方案。他们认为,教育必须改革,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学以致用。

罗马尼亚商人协会秘书长克里斯蒂安・珀尔万说,罗现行教育体制“几近悲剧”,高中会考全国考生通过率不到50%。“厌学、逃课、拒不参加学校安排的实习,这些都是教育部门不给力的具体表现,”他说,“必须要让学生有努力学习的理由。”

他认为,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因为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已对现行教育失去兴趣,学校所教授的知识同经济社会现实风马牛不相及。

经济师卡扎库说:“年轻人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往往同雇主的需求毫不相干。学校必须主动适应劳动市场的现实需求,从普通中学、职业学校到大学教学,都应该如此。教育改革必须遵循两个基本点:更新教学内容和提高学生积极性。”・章亚东 杨永前 陈进・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