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股神"败走中国 投资三年亏损14%

作者:范辉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3-06-19 08:54:01
分享

(1 /1张)

历经三年“煎熬”之后,安东尼·波顿辞去了富达中国特殊情况基金经理职务———

“虽然安东尼·波顿管理的基金名称叫“中国特殊情况”,但面对各种情况频出的中国公司,即使他是有“欧洲股神”、“英国巴菲特”之称的投资大师也无计可施。在经历了3年的煎熬后,这位英国绅士管理的富达中国特殊情况基金业绩不佳,他辞去了该基金基金经理的职务,而他堪称完美的投资生涯也因此晚节不保。”

“欧洲股神”安东尼·波顿

1950年3月7日出生于英国,是英国最著名的基金经理和投资人。早年,他曾在剑桥大学学习材料工程学,毕业后在朋友的介绍下进入金融业。他一直都是投资界和基金管理人士的宠儿,他不仅被认为是英国乃至欧洲30年来最成功的基金经理,而且还曾被《泰晤士报》评选为史上十大投资大师,位列格雷厄姆与巴菲特之后。

安东尼·波顿是富达国际(Fidelity International)的投资总裁。1979年至2007年间其掌管的富达英国特殊情况基金,28年来的年化收益率达到19.5%,这意味着投资者的1万英镑在28年内可增长至149万英镑。在英国和欧洲的基金管理领域,其近30年来的优异业绩至今还无人能及。

看好中国延迟退休

投资三年亏损14%

日前,富达基金宣布,安东尼·波顿将辞去中国特殊情况基金经理,太平洋基金经理Dale Nicholls将接替波顿。安东尼·波顿管理的这一基金成立于2010年4月,截止到今年6月18日,该基金收益率为亏损14.42%。

记者致电波顿此前办公的富达基金(香港)公司,被告知安东尼·波顿所有的公开信息以富达基金公告为准,至于安东尼·波顿退休事宜更是他个人选择,公司无法代其回答。

对于安东尼·波顿而言,这段中国之旅饱受煎熬。实际上2007年时,波顿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但因为看好中国市场的投资前景,他又重出江湖,在2010年4月成立了中国特殊情况基金,当时规模为6.1亿英镑。为了这次冒险,波顿还把家都搬到了中国香港。

瞄准中国消费行业

股神青睐中小企业

在管理中国特殊情况基金之前,安东尼·波顿管理过富达英国特殊情况基金,从1979年到2007年期间,年化收益率高达19.5%,其优异业绩在英国乃至欧洲至今仍无人能及,被称做“欧洲股神”。而富达基金官网数据显示,富达中国特殊情况基金从成立至今的年化收益率为-4.62%。

早在募集资金之时,波顿就明确了中国之行的计划,把重点放在中国消费行业,主要投资于小型私营企业,而不是大型刻板的国有企业。“中小企业现在定价很低,增长潜力非常可观,这类股票的价格低于西方企业的价格,但它们的增长潜力不错,这也是我们喜欢投资的类别。”2010年时,安东尼·波顿信心百倍,他在参加北京金博会时曾这样告诉记者。

2010年4月基金启动之后,安东尼·波顿把2/3的资金投向了那些在香港挂牌的中国公司,15%的资金投到了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6.5%的资金投入到日本、新加坡、韩国和英国股市的中国公司。一开始波顿顺风顺水,选中了华晨汽车、联邦制药等大牛股,半年多收益率达到27%。

中国公司状况频出

“欧洲股神”水土不服

但好景不长。到了2011年5月份,该基金就跌破了净值。因为这一基金是上市交易基金,投资者也开始对安东尼·波顿产生了怀疑,不愿意再为这一基金支付溢价,所以该基金长期以来处于折价状态。

面对糟糕的业绩,安东尼·波顿不得不出面道歉。他也意识到,有可能晚节不保。作为一个英国人,他虽然能够判断市场的增长、收购的价值,但他不擅长判断中国上市公司夸大其词的描述、真真假假的财务数据,尤其是这些描述放在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背景下时。

有些投资失利是他在英国投资时无法想象的事情。比如说,他买的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双威教育,前首席执行官陈子昂拿走了公司印章,导致公司停牌。安东尼·波顿无法想象,一个印章到底在中国公司中的经营有多大作用,不是签名就行了吗?

2011年,安东尼·波顿购买了霸王(中药洗发水)的股票。这一公司此前被检出洗发水含致癌物质,质监部门表态对消费者无害。既然无害那股价肯定能够恢复,抱着这样一个简单的逻辑,安东尼·波顿买进霸王,不料持有期间股价还是不停下跌,安东尼·波顿只能又把这些股票全部卖掉,仅这一项就亏损巨大。类似的案例还有味千拉面、博士蛙等。

英国《金融时报》曾经关注过安东尼·波顿在中国投资的惨痛经历,波顿曾经说过,中国的崛起令他目眩神迷,这是他们这一代人最宏大的经济发展和投资故事。但他对小企业的痴迷直接给自己的投资挖了很多坑。

“错误不在我的交易策略,也不在于这个不成熟的市场,而是我把自己的策略放在了这个不成熟的市场。”安东尼·波顿在总结自己的投资遭遇时表述。他在衡量公司价值时不停问自己,“他说的是真的吗?”“我能相信他吗?”股神到底还是水土不服。文/本报记者 范辉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