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市场有商机 中资助伦敦长高

作者:信莲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4-08-29 13:59:07

中国日报网8月29日电(信莲) 据欧洲媒体《欧洲时报网》8月29日报道,2014年4月,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初步获伦敦市长同意,将投资10亿英镑,重建伦敦的Convoys Wharf。这是华人公司在英国投资房产的最新项目。伦敦天际线将继续长高,而中国企业也将在英国绽放异彩。

中国开发商拿下一批天际线项目

数据显示,2014年的伦敦,有236个已经获得批准或者正在建设的建筑,在这236座大楼中,22座楼超过50层高。而这其中,来自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卡塔尔的房产公司被授权允许在伦敦建造3.3万个新居住房。中国企业,已然成为伦敦“增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事实上,中国房产企业很早就看上了伦敦的房产市场。2013年,万达集团宣布投资至少20亿英镑,在英国开展城市改造项目,其中包括万达在中国之外的收割酒店项目,隶属于伦敦沃克斯豪尔One Nine Elms综合项目的一部分。伦敦政府以对两座分别为45层和60层的拟建大楼颁发初步规划许可。

2014年,中国绿地集团正式从英国开发商Minerva手中购入伦敦西南部的啤酒厂 Ram Brewery地块。未来在这个3万平方米的地块上,将新建包括一幢36层的住宅楼以及9500平方米的商业区。

临近泰晤士河岸边,占地约37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9.8万平方米的金丝雀码头金融区超高层公寓项目也将由绿地开发,将成为英国最高的高档公寓项目之一。

此外,总部基地也与伦敦市长签订一项10亿英镑的协议,将皇家艾伯特码头改造成伦敦下一个商务区,中融集团也将在伦敦重建英国水晶宫的两个大型地产项目。

移民、留学规模快速增长 房企看中海外商机

一直从事房产事业的房产中介张思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伦敦:“它是国际大都市,是金融中心,跟纽约性质是类似的。它们的市场经济应该说是向好的,当然中间也有波动,比如说2007、2008年,不管是伦敦还是纽约也遭受了所谓金融危机,包括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但是从去年以来,英国的房地产市场,包括经济也是从去年开始复苏,伦敦有超级大都市的魅力它现在征求一些富人去那里工作、生活,包括投资。”

“而英国房产市场拥有稳定的资产回报和良好的市场流动性,对于物业升值和未来退出也较有保障,正获得越来越多个人投资者的青睐。”张思琪说。

关于投资伦敦,张思琪表示,中国居民收入逐步提高,海外移民、留学、旅游、投资的规模快速增长,一些中国地产巨头向外拓展,也是看中了这种国际性的商机,而且赶上他们在房地产周期性见底往上走这样一个比较好的投资时机。

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在接受上海《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在伦敦的投资是战略决策。近两年伦敦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国内企业有多年积累的专业市场开发经验,本身已具备了到全球各国发展的能力。把布局拓展到海外,有利于集团整个房地产板块的业务配置,有利于进一步做大规模。 ”

中国资本拔高伦敦仍有挑战

美国《新闻周刊》曾指出,伦敦市政厅认为,未来9年伦敦会创造43万个就业岗位,为新增的100多万人提供住房就要提上日程。为了填补住房短缺,按照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说法,“我们需要在未来10年内建造40万套新房子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要想满足市民的需求,就无法同时保护绿地,禁止建设高楼大厦。但是如果精心管理,设计合理,选址恰当,这些高楼大厦还是会很好的解决这座城市正面临的最大挑战。”鲍里斯·约翰逊曾亲手促成了包括总部基地及中融集团在伦敦的开发项目。

中国企业在伦敦的扩展仍然面对很多困难。易居中国总裁丁祖昱认为,中国开发商对海外房产市场及相关法律缺乏透彻了解,在当地缺乏业绩记录和规模效应,相对议价能力较弱。“海外房地产开发模式依然不成熟。”

海外房产开发还面临“自产自销”的困境。高盛国际的一份报告指出,2013年上半年,伦敦一手物业的购买者中有35%来自东亚和南亚以及东欧和俄罗斯,其中以浙商为代表的中国购买者居多。中国开发商应加强对海外市场的了解,在产品和运营的本地化,在海外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拓展和提升。

伦敦华人:需求在增长 建高楼是有必要的

“虽然知道英国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但初来时,看到那一排排维多利亚式的古老建筑,却没有几栋高楼大厦,还是有些不习惯。”谈起伦敦的高楼,来自北京,已经在伦敦超过10年的陈先生这样说,“慢慢的住了下来,发现从大学校园,到西区著名的个大剧院,甚至到世界顶级的哈罗德百货公司,几乎都高不过6、7层楼德建筑,慢慢认识了解英国对古建筑的保护,不仅习惯甚至喜欢上了这种‘高度’”。

近几年,在伦敦市中心及东南部金融城突然拔地而起了多座摩天大楼,陈先生对伦敦的“高度”又有了新的认识。“伦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常住人口总量在增加,相对应的办公及居住的需求也在增长,建立高楼是有必要的,”陈先生说,“而且很多高楼建的都非常有特色,像是最新的碎片大厦,就如同伦敦想要迅速发展的决心。但是也有很多建筑需要考虑实际的效果,及对以存在建筑的保护。像是在Fenchurch Street上的 Walkie Talkie大楼,在去年9月时受到阳光照射,变成了‘反光镜’,把主街上停放的汽车都晒化了,对已有建筑造成了伤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