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牌收购BP传闻又起 或引更多收购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14-12-16 08:45:11

  面临难题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经济师赵前撰文称,由于BP是若干政治稳定区域规模最大的生产商,例如墨西哥湾地区、英国北海地区及阿拉斯加普鲁德霍湾油田等,“因此,收购BP有利于收购方优化业务布局和资产结构,提高盈利的稳定性,降低运营风险”。

  但咨询机构IG的分析师Chris Beauchamp却称:“壳牌收购传言推高BP股价,但很难相信壳牌会在石油市场这样一个艰难时期实施计划如此大规模的收购。”

  “问题在于,从资产配置上看,BP或不值得壳牌花大规模的资金来收购。”崔新生认为,“在中游和下游板块,壳牌和BP虽然一直是竞争关系,但业务趋同。除了在中东地区和美国部分油田拥有的优势外,上游板块方面,壳牌和BP也很少有互补之处。”

  “还有,都说经济形势不好,那么,到底壳牌有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起这项巨额收购。”因此,在崔新生看来,双方最终合并成功的可能性“非常有限”。

  就收购金额看,英国《独立报》给出的数据是2000亿英镑。2014年《财富》全球500强企业的排名显示,壳牌以163.71亿美元(1010.86亿元)的盈利位列榜单第二,BP以234.51亿元的盈利位列榜单第六(营收不及壳牌)。

  “拿之前的一些收购案比较,如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公司,当年BP收购阿科石油公司和阿莫科石油公司等案例来比较,千亿美元级别几乎是一定的。”上述券商分析师称。

  对此,林伯强认为,企业都不会和利益过不去,“两家企业合并,说不定真在谈了。就往年的案例看,只要对股东负责,且能给股东带来好处,这项收购的可能性不能排除。而且,大型企业收购都会寻求投行的帮助,根本无须为资金担忧”。

  赵前撰文称,壳牌与BP最终达成收购协议有较大难度,但仍有操作空间。

  “针对2013年业绩大幅下滑的状况,壳牌已在采取一系列战略措施进行调整。比如,上游板块投资更加注重资产优化,主要集中于全球最有吸引力的区域和业务,确保资本效益和投资回报水平。同时,加大剥离下游资产力度,聚焦竞争力强的领域,强化低成本原料优势。”他认为,按现行成本并剔除特殊项影响后,壳牌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1%。

  “下半年,受国际油价下跌影响,利润虽有所下滑,但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因而,壳牌具有足够的能力完成并购。”赵前称,另一方面,2010年发生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后,BP在法务和清理工作上支出超过400亿美元,且这一数字可能继续扩大。

  “在当前油价低迷、市场困难时期,被收购未尝不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赵前称。

  分析人士认为,壳牌和BP的合作还有两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个就是垄断。一些外媒称,这样的协议将使垄断带来的影响遍布世界各地,“石油公司投资者将在低油价时重拳出击,一些股票将被对冲基金所取代,以便更快获利”。

  对此,有高级银行家公开称,规模不构成问题,“在全球六大石油公司中,如埃克森-美孚与另一家石油巨头合并,合并后公司也不过占据全球石油产量的6%左右,很难引发严重的垄断担忧”。

  为人忽视的是,另一个担忧在俄罗斯。2012年11月,BP曾通过中国的公关公司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确认,通过出售旗下俄罗斯合资公司秋明BP(TNK-BP)的资产获得了俄石油19.75%的股份。

  事实上,随着欧盟与俄罗斯关系的恶化,俄石油早就上了欧美国家制裁的黑名单。今年9月底,埃克森美孚就迫于政治需要,放弃与俄石油共同开采北极地区石油资源的协议。业内人士称,就目前的局势看,一旦收购BP,壳牌或在对处理俄罗斯的关系问题上陷入两难。

  但好消息是,今年9月20日,壳牌驻俄罗斯代表奥利维尔·拉扎尔曾表示,“我们在俄罗斯的发展战略没有改变。我们有长期合作项目,希望继续在俄罗斯工作。”

  中国节奏

  在林伯强看来, 上述收购传闻一旦成真,可能将是新一轮国际石油资本洗牌的“前奏”,甚至引发更多的收购案。

  稍早前,油服行业的大型并购案已然实现——哈里伯顿高溢价收购了贝克休斯,不仅对全球第一大油服企业斯伦贝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还对整个油服行业的格局产生了颠覆性影响。

  “个人认为,未来的并购案,更多的可能会与中国扯上关系。”林伯强猜测,“也许,现在中国能源企业就在瞄准目标,选择在合适的时机下手。不远的将来,可能是半年后,或可以期待一些中国的收购传闻。”

  目前,中国能源企业部分小规模的行动已经出现。

  12月10日,在中国香港和加拿大两地上市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母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已与科佩克(中国)有限公司分别就南海52/22、52/26和63/13区块签订了共计3个产品分成合同。

  “根据产品分成合同规定,中国海油担任上述3个区块的作业者,并在勘探期内与科佩克按照20%∶80%的参与权益比例提供勘探费用。双方将在上述区块进行三维地震数据采集,并钻勘探井。”公告称,进入开发阶段后,中国海油将有权参与合同区内任一商业油气发现不超过70%的权益。

  与此同时,一些潜在的收购对象已然浮现,比如,深受国际油价下跌之苦的俄罗斯能源企业。“国际油价本轮的下跌,输家就是石油出口国,尤其是严重依赖石油收入来平衡预算的国家。”Sebastian Lewis称,“实际上,俄罗斯和尼日利亚等国的货币已经面临压力,卢布自6月份以来已经贬值了36%。”

  12月1日,俄通社报道称,俄政府宣布,将出售所持的该国最大石油生产商俄石油19.5%的股权。“这一点,值得中国能源企业关注。”林伯强称,因为,在中俄能源合作处于“蜜月期”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的机会“非常大”。

  在11月上旬,俄石油曾邀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购买万科尔油田部分股份。位于俄东西伯利亚北部的巨型油田万科尔油田是俄石油旗下最大的油田之一。

  上述的券商分析师也对记者直言,中国能源企业下一个收购或合并的动作很可能还是在俄罗斯,“因为,国际油价下跌,受影响最深的还是俄罗斯等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国”。

  恰恰在本月初,俄罗斯政府对外宣布,将出售所持有的该国最大石油生产商——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下称“俄石油”)19.5%的股份。

  但崔新生提醒,并购的契机是一回事,与国外石油公司的谈判及与相关政府打交道又是另一回事。

  “油价低迷的情况下,确实有机会,但有时候,经验不足,一旦购买了不良资产,机会往往会变为累赘。”崔新生说,“在海外收购方面,中国还远不如美欧的能源企业这么成熟。”

  在崔新生看来,中国目前可以做的,还是补强自己的战略原油储备,以达到90天左右的国际标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对媒体称,全球油价暴跌或为中国企业出海并购能源企业提供了契机,“但中国企业需要考虑未来能源的发展之路,即在此时是出海收购能源企业,还是大力发展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问题”。

原标题:壳牌收购BP传闻又起 专家称或引发更多收购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