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卓华:中国改革的深度与性质为史无前例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5-03-22 12:45:47

英卓华:中国改革的深度与性质为史无前例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会于2015年3月21日—3月23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网全程直播报道。图为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英卓华发言。中国经济网裴小阁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2日讯(记者刘潇潇)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2015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今日在京举办。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英卓华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从横向和纵向上比较,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都非常快,但结构性问题正在成为发展中的“拦路虎”。她表示,中国改革的深度和性质不仅非常艰难,并且史无前例,若不进行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中国将无法取得可持续和稳健的经济增长。 >>点击进入直播专题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尊敬的来宾,领导,女士们,先生们,我很荣幸再次回到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发言,我想感谢刘世锦副主任的开场,感谢我们跟发展研究中心的合作,我也想感谢连维良副主任非常透彻清晰的一些讲解。

我们今天想要讨论的是什么叫做新常态。我们看到中国经济更多的是转向以服务为依托,同时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所以这个新常态带来的是新的一幅画面,当然凭心而论它并不是那么简单。中国发展大业的转向一直在发展,已经发生了很多年,中国今年和明年的7%左右的经济增长的定调也是指明了这个新常态的方向,一方面中国还在发展去创造足够的就业;另一方面,这种新常态的增长速度可以为达到新常态的目标所需要的改革提供动力、提供条件,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会非常复杂,中国可能要把它的债务占GDP的比重降下来,同时要把以信贷拉动的投资更多转为以需求拉动的增长。当然我们知道需求的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带来一定的增长。

我们过去走的这种靠盈余、靠顺差的发展道路可能并不可持续,并不能继续下去,当然我们需要一些东西来补缺,可能需要政府加大投资,或者说居民来加大消费。同时,居民在整个国家国民收入中应该提高占比。在短期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财政手段达到这个效果的,同时要有一个比较平稳的过度,还需要比较稳健的财政政策,能够去切入消费的刺激。这样的话才能避免经济放缓的速度不会超过我们的预期,另外还有一些配套改革,土地制度、财政、金融体系的改革,还有国有企业的改革,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改变地方政府借贷的模式,要改变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另外也要放开中小城市的户籍制度。这些改革是非凡的,我们也看到取得了一些进展。

中国速度非常快,不仅是跟过去来比较。同时横向比较,跟其他需要进行结构改革的经济体比较,中国也走得比较快。我刚才讲的国家,就包括几乎所有的20国集团里的成员国。当然我们并不能自满,我们必须要沿着这个道路发展下去,要把这样的一种发展议程推进下去。正如在两会中李克强总理提到的那样,我们看到的一些结构性的问题,他们成为发展的“拦路虎”,如果没有深化改革,没有让经济结构的调整做得更好,我们将会面临非常艰难的时期,不能取得可持续和稳健的经济增长。对于中国来说,它的问题并不是要不要打这个“拦路虎”,而是怎么打的问题。在这个变化的环境里怎么去应对,中国这个改革路径会与它过去采取的措施很不同,可能需要耐心,需要精益,因为这个结果可能并不会比负担来得要快,是要在阵痛之后、代价之后才会取得效果。同时要让中国经济变得更加可持续、更加有效,必须做出以下几个改变。

我们看到中国的6亿人口,还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推出之后脱离了贫困,这是巨大的发展,如果没有这样的成就,那千年发展目标把贫困减少一半的子目标就没法实现,所以在消除不平等这块中国需要开展更多的行动。当然在收入不平等方面的问题也是全球的问题,在中国改革启动之后,收入差距在拉大。当然最近在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之后,差距有所缩小。中国也在投资创造更加公平的环境来投资教育,增加人才的能力,能够更好的创新,来投资基础设施,来打通市场。同时,能够照顾社会中的一些弱势群体。所以,中国的预算支出成本比过去要增加了很多。对于社保覆盖的人口也从同期的每年增加500万,提高到每年增加700万人口。

当然我们还有一些主要的改革领域,其中一个是城乡的差距。我刚才也提到,中国已经在改革户籍制度,让大概1亿的居民能够城市化、市民化。但是,现在还有大概2.5亿左右的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也需要把这些农口逐步纳入到进程中来。我们现在跟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一项研究,中国可以有支付能力把所有的农民工纳入到城市的体制里,就像日本之前做到的那样。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能需要在财政体系方面做出进一步的改革,养老金系统以及医保方面做出改革。还有保障房和农村用地使用权这方面做出改革,当然这些改革并非易事。但是这些改革的效果、好处是非常巨大的。它可以有更加具有生产效率的城市就业人口,能够来满足消费的需要。当然还有一些改革是可以来促成平等的,也就是在医保方面的改革,中国现在在进一步的壮大,过去五年一直在壮大中国医保体系的覆盖,现在已经有很多的人覆盖到这个体系之下。

接下来的改革需要提高医护的质量,而不只是看覆盖面。需要来找到一些具有成本效益的照顾老龄人口办法,以及去预防一些不断发生的非传染性疾病,中国可以实现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我们在今年晚些时候也会有相关的报告出台。另外,我们现在也在更好地想如何以医院收费的体系作为基础进行改革,如何提供基础的医疗,同时对于一些民营的医疗机构,他们应该怎么加入进来,因为我们觉得他们的加入也可以达到更加具有平等效益以及更加可支付的医疗服务。另外财政体系的改革也可以减少不平衡,中国的劳动人口流动性越来越高,我们必须要确保他们能够在教育、在医护、在养老这块,能够在他们工作所在地有所保障,中国可以把一些财政的资金用于照顾这些人口,也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原则。目前在分税制这块,中国政府正在开展一些改革,为了让政策奏效,地方政府的问责也必须要提高。在提供能够为人民赋权,提高人民生计的服务方面,他们工作责任感需要加强。

第二个改革就是要让这个发展更加具有可持续性,刚才我们听到的主旨发言也强调了这一点,中国正在做一些重要的工作来治污,同时减少发展的污染性,来使发展更加绿色。在现行的五年规划里,有一些目标是控制能源强度以及治污和管理用水。人们不仅仅有清洁环境的需要,也是应该值得拥有这样的一些环境。我们也希望每个儿童能够非常自如的呼吸清洁的空气,在户外活动,中国也在修改新的《环境法》,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中国可以通过实施目前正在考虑的措施来进一步的改进,这些包括在能源使用方面给出限制,特别是煤炭的使用。另外,要来推行碳交易和总量控制的体系,目前正在中国某些省份执行。特别是碳强度、除碳这块,我们去年已经把减碳工作提高了3个百分点,所以意味着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做除尘剂,当然我们也需要有更加明确的一些治理机制,有相关的一些体制到位,来确保有一些合适的刺激政策,能够让地方政府更有目的性的来加强环保的工作,在这块也包括大气方面的治污工作,河流、河道的管理,同时也对一些污染环境的活动进行惩罚。

最后为了实现这些环保的目标,我们也需要这些环保工作目前评估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美国在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方面的联合宣言,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中国在巴黎21届气候变化大会上的参与,将会帮助我们在温室气体排放减排,以及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工作做出重要的贡献,所以接下来的五年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参与这项工作不仅能够让中国环境更加的清洁,而且能够使全球受益,中国可以做到更可持续更绿色,现行的财政和金融的改革,可以带来人才、带来成本的节省、效率的提高,但是我们还需要有更多的工作要来开展,比如说各级政府之间责任的确定以及地方政府的职责的评价,同时要确立一个对于货币体系和融资体系新的框架,来为中国的宏观环境做出改变。中国也需要配套使用政府和市场的力量,更加协调地使用这两者。我们看到已经在这块取得了一些效果,在三中全会提出市场要在资源配置方面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在最近的两会上李总理也提到了,这些表述对于中国治理方式的提升是有怎样的意味。政府应该在他们能管的地方、需要管的地方管,那其他的地方都应该放权。法治也是非常重要的,法治必须公正、公平,同时保护各类产权,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在接下来的五年计划里,觉得这些原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得到落实。

第一,中国可以继续开放一些行业,供民营企业、民营资本进入,中国上海自贸区这样模式的推开也是一项创举,能够用负面清单的方式进一步推进这样的开放,对于小微企业的减负也是很重要,能够让小企业的注册量跃升15%,所以这是对营商环境非常积极的改变,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创业。

第二,达到更高的效率、更多的创新,那也需要进一步充分允许竞争。目前,国内的市场还是有一些部门存在竞争扭曲的现象,在这些存在扭曲和垄断的行业部门需要进一步开放,中国应该考虑竞争政策的进一步推开先,可以考虑独立的设立一个竞争机构,可以非常公正的来评判反竞争的一些行为,不当竞争的一些行为,来创造一个更加具有公平的环境。

第三,中国也可以加快国有部门的改革。各个省份目前正在制定自己的改革方案,也把商业企业跟非商业企业进行区分,这也是迈出的第一步。对于商业性的国企改革是这个改革当中的第二个部分,提倡混合所有制可以提高这些公司的治理,而且也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社会的资源,提高国企的透明度,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并加强预算的约束管理和业绩的表现,可以促进这些企业的增长,也能够让这些企业在世界舞台上公平的竞争,进行公平的贸易和投资。

中国改革的深度和性质不仅是非常艰难的而且也是史无前例的,我一开始也说过,肯定有很多的取舍。有一些人能够从改革当中受益,而有些人则是输家,正如李总理说过的,改革会触动一些既得利益,就像拿刀子在自己身上切割一样。因此,我们需要在新常态下保持坚定的信念,所以很高兴看到中国的高层领导在着力解决这些未来的挑战。如果中国能够实行一个包容性的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那么对于国家、对于人民和国际社会都是巨大的贡献。谢谢!

英卓华:中国改革的深度与性质为史无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