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磊:"双降"政策组合触及中国金融体制的根本环节

作者:黎萌 来源:国际在线
2015-10-25 20:50:02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黎萌)10月24日起,中国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存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另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对此指出,降息针对周期性因素,重在治标;普遍和定向降准针对周期和结构性因素,标本兼顾;放开存款利率上限重在全面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方式,触及了中国金融体制的根本环节。

10月23日,人民银行公布了一个政策组合:一是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二是同期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符合信贷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标准的金融机构额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三是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陆磊认为,2015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5.9%。经济增长稳中有降,消费价格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持续背离,企业经营存在压力,外部需求存在不确定性,都需要货币政策从逆周期角度适时适度实施预调微调,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中性适度货币金融环境。

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视角看,金融部门流动性和利率是中央银行巩固前期政策效果,继续实行降息、降准政策的主要推动力。把握时机降息降准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并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的能力,切实降低各类经济主体融资成本。

陆磊指出,在此次定向降准中,人民银行调整优化了标准,特别纳入了金融机构“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总量。这意味着,原本主要面向中小金融机构的定向降准进一步扩大到了部分符合条件的大型商业银行。

他说,把支农、支小的大银行纳入定向降准政策范畴,有利于进一步正向激励我国大中型银行等金融主力部队开拓“三农”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有利于依托其规模效益,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县域和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的“规模不经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风险偏高-融资难融资贵”的恶性循环,最终有利于金融资源弥合国家经济结构短板,全面促进结构调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总要求,指出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金融改革具体方向。“取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是微观意义上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必要条件,是宏观意义上中央银行调控方式、工具和参照系改革的新起点。”陆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