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滔:只有一个方向 叫做永远向前

2015-11-02 12:56:17

徐滔:只有一个方向 叫做永远向前

9月30日,电影《解救吾先生》全国上映。

清一色男星,没有女人戏。

不过知情人都知道,电影所依据的真实绑架案中是有女主角的。

11年前,无数人通过《法治进行时》的镜头,看到主持人徐滔冲进现场对命悬一线的吴若甫说:“生命会永远跟你牵手。”

换一个人也许会说放心吧没事了,但既然是徐滔,就一定会有与众不同的表达。

语不惊人死不休。

事到极致方罢手。

这也许就是北京台把这个“金话筒”摆到领导位置的原因所在。

2010年起,徐滔出任北京卫视总监,成为排名前十的省级卫视中唯一“女掌门”,随后她升任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依然分管北京卫视,但也逐渐淡出了荧屏。

很多人觉得她正在远去,因为她是排名前列的省级卫视中最鲜有曝光的卫视“掌门人”。

其实她离观众反倒越来越近。

因为她和观众的神交,从一个栏目,绵延到了整个BTV时空。

这是她的“天涯共此时”。

干净是一种生产力

北京卫视,优势是在北京,局限也是在北京。

搬到大望路后,和央视新台址就隔一条马路,这大概是竞争环境的一个直观写照。

作为首都台,它必须有高于地方台的政治考量,但这恰恰是央视的主场。

作为地方台,它必须服从全国卫视的竞争逻辑,但又不能随性选择。

徐滔掌门后,选准一个方向,那就是做电视界的大国工匠,精细打磨节目品质,在浮华功利时代,老老实实雕琢内容。

2013年,北京卫视从省级卫视第八名跃升到第四名,此后稳稳站住。

明白全国上星卫视竞争格局的人,都会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地球人都知道:大型季播节目,芒果台一直称王。在这种没有悬念的背景下,业界关注的是谁最可能逼近它。

目前北京卫视是很有潜力的种子选手。

定位清晰、品质优良的影视剧始终是北京卫视的优势,构筑稳定的收视底盘。同时北京卫视周末季播时段收视增幅,位列省级卫视第二名,显示出良好的增长性。

秘笈何在?

答曰:拒绝用“价值观”去交换“价值”,坚持用正确“三观”锻造节目。

2014年,能量传播总经理郭志成带着《演说家》找到徐滔。

北京卫视接手后,这个纯粹靠“言值”为卖点的栏目,很快被广电总局评为年度创新创优栏目,而收视率丝毫不因为正能量而受损,因为它是给草根百姓搭了一座台。在这里大声说出自己悲欢沉浮的人们,制造共鸣,赢得喝彩,成为当代中国活力和梦想的标签。

《音乐大师课》,抛弃选秀这种时下最火的“卖座模式”,以优雅方式普及音乐素养,把竞技场变成音乐课堂,给老百姓的艺术细胞一片富氧土壤。

9.3纪念活动期间,广电总局调控九大类节目,省级卫视纷纷调整编排,唯独北京卫视没有丝毫改变。它不需要调整,它天然品味纯正。

学界已经注意到北京卫视的气质。

社科院新闻所研究员时统宇说过,“北京卫视在中国的一线卫视中是最干净,也是最安静的”。

在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舆论场上,北京卫视反其道而行之,它的干净反倒成为生产力,成为独家优势。

这种干净,徐滔喜欢。

她从一名政法记者起步时,就像是一枚干净锋利的箭头,一旦离弦,就锐意向前,带着犀利的风声和光芒。

冲锋陷阵的日子远去了,而直击人心的梦想永不褪色。

今年7月,北京卫视在晚间920时段开播了一档家居改造节目《暖暖的新家》,每期免费为12户居住困难的普通人家改造房屋。徐滔此举,意在攻心,根在良心:

“没有一个卫视会在这么黄金的时间段做这样一档生活服务节目,比起用一档节目去争高下,我们更想用一档节目去争人心。”

今年BTV荣获“中国电视欣赏指数省级卫视第一名”的荣誉,这不是市场指标,而是观众给出的排名。

但真正精明的媒体管理者必须明白:得人心其实就是得市场。

低级战略博眼球,高级战略抓认同。以价值观为核心,以不变应万变,这是主流媒体应有的定力,而这种定力本身就是智慧。

凌晨三点的泪水与正午时分的盒饭

2014年某一天凌晨3点,徐滔在首都机场流眼泪。

总监有泪不轻弹。

北京卫视在杭州录制《勇敢的心》,徐滔每周都要当天往返杭州一次。那次赶上飞机晚点,她回到北京时已经是凌晨三点。

疲惫至极,但5个小时后,还要开一个重要会议。她就算是铁娘子,也不免有女人心。操心不尽,辛劳无边,本是甜梦时刻,却在奔波途中。

首都机场外大雨倾盆。

首都机场内徐滔落泪。

一年以后,徐滔和浙江卫视王俊同时在广电总局等待领导,午饭时间,徐滔去买盒饭,回来时给王俊捎了一盒。王俊告诉徐滔,在自己的任职大会上,浙江广电集团总裁王同元特意讲了徐滔的这段经历,话里的深意是:竞争对手在吃苦,在励精图治,在废寝忘食。

今年9月,江苏卫视总监李响在北京开会,离开北京的时候在机场遇见了徐滔,步履匆匆的两个人却给彼此留下了深刻印象。徐滔说,李响更老了。李响说,徐滔更瘦了。

徐滔本来就不胖,到卫视一年就瘦了20斤,每天夜里3、4点钟下班是家常便饭。她每次跟东方卫视总监李勇见面,两个人聊得最多的就是最近在吃哪个牌子的安眠药。

徐滔这些年,从记者到主持人到总监到副总编辑,种种历练,但最拿手的法宝就一个字:冲!

刚做法治记者的时候,有一年冬天,袜子洗了没干,她硬是用卫生纸裹住脚出门采访。

过去是兵的冲,现在是将的冲。

将的冲有两种,一种是喊着“给我冲”,一种是喊着“跟我冲”,徐滔显然是后者。

2015年8月,纪录片《伟大的贡献》进入后期阶段,项目组必须在两周时间内赶出8集60分钟的节目,编导们通宵不眠。《档案》制片人吕军说,那两周时间,徐滔固定在每天凌晨3点半的时候给他打一通电话,因为她知道那个时间是编导们最容易犯困的时候。

《伟大的贡献》,被官方和学界称为抗战胜利70周年宣传的扛鼎之作之一。

同期《档案》团队在拍摄纪录片《西藏》,全组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行程3万8千公里,每天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方拍摄,讲述人谭江海的嘴唇始终是青紫色。徐滔利用周末飞到拉萨看望摄制组,沟通项目进程,一边等在西藏自治区党委办公室,一边给编导修改6集的本子。

这其实是她的工作常态。

申请《音乐大师课》播出时,她和出品人刘熙晨5次跑去广电总局汇报,最后连执勤武警都认识了她。而第一期播出前,高长力局长看了5遍。

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如果先坐下,那后面的人就早晚会趴下。

徐滔和北京卫视的每个人一样,挺得住,拼得了。

爱拼才会赢。

U型反转背后的“女公关”

2012年,省级卫视进军“大片时代”,纷纷向季播节目砸钱。

北京卫视由于缺少大型综艺季播,频道的排名一度跌到了第八位。

台长赵多佳在全台大会上说:“北京电视台到了必须做出改变的时候。”

北京卫视是北京台的旗舰,舰长徐滔会如何选择呢?

北京卫视全年所有节目的制作费只有1.3亿元,排在省级卫视十名之外,只是有些卫视一个季播节目的成本。

北京卫视连兵带将190多人,而且散布在若干栏目,无法捏成拳头,没有操作大型综艺节目的成熟团队,而一线省级卫视一个综艺团队就拥兵500以上。

能因为兵少枪少就不打仗吗?

徐滔问编导:“这个问题你想过10种以上的解决办法了吗?如果没有,证明你还没有竭尽全力。如果想过了还解决不了,你来找我。”

被逼到墙角的编导只有压榨自己的头脑。

但徐滔自己也知道,在大兵团作战时代,就算你个个都是特种兵,也绝不可能搞定一个接一个的会战。

那就造势借力。

寻找有投资能力、制作能力和广告经营能力的综合公司,承担季播节目制作的所有费用和人力,既要完成创作任务,又要为北京电视台赢取利润。

这样“苛刻”的合作条件,在省级卫视中绝无仅有。

2012年冬天,被业界称为“胡大牌”的华录百纳副董事长、蓝色火焰董事长胡刚,手握《最美和声》的版权找到了徐滔。这档节目的制作经费预估一个亿,胡刚希望双方各出一半。

徐滔没有这一半。

但她也不愿意放弃这次打开北京卫视季播新格局的机会。

离开谈判桌,她从家里拿来两瓶红酒,再一次约胡刚面谈。

这当然是不折不扣的情感牌,但不是寻常“女公关”的情感攻势。

徐滔没有钱,但她给胡刚描绘了一个市场前景,北京卫视的资源,加上一支乐意学习、有拼命传统的团队,这个前景值得期待。还有,跟你合作的是徐滔。

“胡大牌”在商言商,不会看不到这个前景的含金量。

可以煽情地说:在那个寒冷冬天里,内敛含蓄的胡刚和从不掩饰情感的徐滔,都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股惺惺相惜的暖意。

红酒加商机,诚意加未来,共同酝酿出合作意向。

蓝色火焰承担了《最美和声》全部的项目投资、制作和广告经营。

胡刚也结下了徐滔这个挚交。

《最美和声》项目成为北京卫视季播发展的起点,不但创造了北京卫视的收视纪录,而且帮助北京卫视从卫视第八升至第四。

北京卫视终于“强行”扒上了这躺开往春天的末班车。

很多制作公司并不讳言,他们和北京卫视合作有平台价值,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徐滔。

2014年,龚立波成立大道行之传媒公司后,把自己的第一个项目《妈妈听我说》交给了北京卫视。因为老朋友胡刚告诉他,徐滔是会对每个合作伙伴负责的人。

龚立波很快就体验到了这一点。

2014年4月21日《最美和声》第二季播出第一期收视未能达到预期。龚立波接到徐滔的电话,第一次听到徐滔哭。龚立波没有想到,徐滔在哭声中问的最多的是“胡刚该怎么办?”

她担心合作伙伴的利益因此受损。

不叫我负天下人,只有先天下之忧而忧。

徐滔已经是台领导,但在品质监控上,依然像一个制片人。大型季播项目几乎全流程、全工种参与,从前期的项目筹备,到每期的策划会,从艺人沟通到宣传推广,从录制现场到后期机房,事无巨细。

她有她的无奈。

外包模式决定了北京卫视很难掌握话语权,但她一定要利用一切机会去争取话语。

《造梦者》的协调会,开了整整18个小时。

一档季播节目的嘉宾坚持演唱自己选择的歌曲,徐滔在录制两天前特地赶去那位嘉宾的演唱会,等在后台说服嘉宾换歌。她蹲在节目现场吃盒饭,见缝插针地和嘉宾谈,最终让嘉宾改了主意。

她有她的难处,但也有她的收获。

北京卫视借机实现了对“独立制片人”的改造,利用参与大型季播项目的机会,让编导在和高人合作的过程中,迅速成长为可以带兵打仗的项目负责人。

体制和流程被这种合作模式倒逼改革。频道内部机制变得扁平、动态、高效,调整迅速、立竿见影。

对于BTV来说,市场化的进程,就是把市场力量引进来的进程。

市场让北京卫视精明,让它反映灵敏,让它朝着独立经营迈出关键一步。

拼搏的人生福气满满

2014年7月31日下午三点,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北京卫视广告独立运营暨北京京视卫星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发布会盛大召开。京视卫星公司从今年起全面负责北京卫视的广告独立运营。

徐滔站在舞台中央,她的职业生涯在身后的大屏幕上。

影片结束后,徐滔泪光闪闪地说:“那是我职业生涯中最纯粹也是最快乐的时光,我是那样怀念,以至于每一次看都是热泪盈眶。录像带是可以回放的,而生活只能永远向前。”

出任京视卫星公司董事长,在徐滔看来是25年来最重的担子。

她没有推卸。一则责无旁贷,二则心有不甘,她不愿意看到自己为之奉献了青春的北京卫视久居人下。

服务、分享、共赢,这是京视卫星公司向市场传递出的强烈信号。

今年三季度,京视卫星公司为周间季播节目争取到了中国人寿、土巴兔和华素牙膏三家新直客。

徐滔立下了一个新“规矩”,在每周这三档节目播出期间,她自己、北京卫视总监马宏、京视卫星公司总经理牛振青,三个人共同召集节目制作团队、广告团队、广告商和广告代理公司四方人员,集中在一起观看节目,开当期总结会,邀请广告商提意见和建议,共同现场决策,确定的方案下一期节目里必须兑现。

不再闭门造车,而是以客户意愿为依归。

不能自娱自乐,要根据市场效应定策略。

这样的会议,从21点一直会开到夜里3点,经常如此。

华塑牙膏的销售总监告诉马宏,他们投放过那么多的电视平台,还从没遇到过一个频道会为每期节目召开广告协调会,而由副总编、董事长亲自参加的会议更是闻所未闻。

三家企业都在2016年和京视卫星继续合作。

这就是金石为开,因为北京卫视做到了精诚所至。

2015年上半年,北京卫视完成了既定目标,广告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4%。在第三季度,史上首次实现周间920栏目带冠名“无裸奔”。

但徐滔的目标不在挣快钱上,她要带领京视卫星进行更大的商业布局,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

今年,京视卫星公司利用北京卫视健康养生节目的强大优势,基于《养生堂》、《我是大医生》等栏目的版权和品牌资源,铸造出一条“健康产业链”。

集群力量,势不可挡;抱团闯关,动力澎湃。

成熟的市场资源,灵活的商业模式,坚定的战略目标,北京卫视找到了把内容生产变现为资本价值的路径。

和这样的对手同台竞争,压力无从消解。

当你以为她阻碍重重、步履维艰的时候,她却已经开出一条新路,用最短的时间追了上来。

也许中国电视的活力,就体现在这种兔起鹘落上。

北京文化CEO、“电视少帅”夏陈安形容徐滔是“自燃自愈”的典型。

那意味着一个人在幕后舔伤口,而后灿烂地重新登场。

“我要把一切献给北京卫视”,这是她到北京卫视第一天发表施政演讲时说的。

转眼五年过去了。

她拼了五年,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来。

她苦了五年,五乘以三百六十五,每天睡四五个小时。

她也快乐了五年,因为对一个以职业成就为幸福感的人来说,带着一个媒体前进,成就感无以言表。

她也温暖了五年,因为上上下下,都在包容她、理解她、支持她。

每当别人问起,北京卫视为什么能从第八升到第四?她总说是因为领导的支持和团队的努力,丝毫没有提到过自己。

在她心里,徐滔是北京电视台的徐滔,这个地方让她可以尽情释放、猛烈燃烧,这是一名电视人难得的幸福。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好,但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

人家说她是北京卫视名副其实的“送子姐姐”,《身边》团队九个女编导,七个生了孩子,这批“妈妈记者团”在喂奶的同时“顺便”做出了广受称赞的《生命缘》。陶喆、范玮琪作为导师加盟《最美和声》后也是该结婚的结婚,该生双胞胎的生双胞胎。

人自强,天帮忙。

干劲大,人气旺。

三观正,火力壮。

这就是徐滔,她像离弦之箭,不走回头路,能飞多远飞多远。

拼搏的人生福气满满。

她从不给自己留退路。

她只有一个方向,叫做永远向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