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口碑爆棚,人类该如何发掘太阳宝藏?

《流浪地球》从春节上映到现在,可以说是口碑炸裂。作为华语影史上首部真正意义的科幻片,《流浪地球》用人类集体之力拯救地球,即使太阳爆炸,也不能让地球毁灭,也要带着地球家园离开,到宇宙中流浪。

《流浪地球》口碑爆棚,人类该如何发掘太阳宝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2-23 13:04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2-23 13:0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流浪地球》从春节上映到现在,可以说是口碑炸裂。作为华语影史上首部真正意义的科幻片,《流浪地球》用人类集体之力拯救地球,即使太阳爆炸,也不能让地球毁灭,也要带着地球家园离开,到宇宙中流浪。电影的主题探讨关于人类未来命运,其实反应了当下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担忧,对地球家园的眷恋。这一点,《流浪地球》触碰到了观众的情感点。

对《流浪地球》剧情稍微投入一点,不禁让人联想,假如有一天太阳真的毁灭了,人类该何去何从?太阳真的会毁灭吗?按照天文学的说法,太阳是一颗黄矮星,黄矮星寿命大致为100亿年,太阳目前年龄为45.7亿岁,也就是说,现在太阳正处在壮年时期,大约50~60亿年后太阳的能量才会消耗完。对于人类,几十亿年太遥远了,所以就不必杞人忧天了。

太阳的能量有多大

科幻归科幻,从现实看, 既然太阳不会立刻毁灭,如何利用好太阳才是正道。太阳赐予大地的勃勃生机,赐予万物能量和食物,让我们享受美好人生。太阳蕴藏的能量到底有多大?

汉能创始人李河君曾在其个人著作介绍,太阳作为一个巨大的能量源,仅一小时辐射到地球的能量,就足够全人类使用一年。同时,太阳能作为一种利用率极高的清洁能源,还能将光能瞬时转换为电能,目前人类掌握的效率最高的柔性砷化镓薄膜太阳能技术,仅用零点零几秒,就可以将31.6%的太阳能转化为可以直接利用的电能;而烧木材、煤炭、石油等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使用效率极低,100个单位的太阳能,最后仅能利用1—2个单位,同时还伴随大量排放和污染。

而随着功效利用太阳能技术,让发电万物皆可发电,实现能源自主的高科技场景,也将在大众日常生活中上演。“用不了多久,我们一定会看到从天上的卫星、无人机,到地上的小汽车、卡车、共享单车、背包、帐篷、手机等,所有这些载体,都可以利用薄膜太阳能技术发电,而且可以被存储、被交易、被共享,”对于太阳未来生活,李河君这样畅想。

关于太阳的宝藏

太阳赐予地球的能量,仅占太阳总辐射能量的22亿分之一,这22亿分之一的能量对人类来说已经是天文数字,太阳照射地球每秒钟的能量,相当于500万吨煤燃烧的能量。如果人类有能力开发太阳哪怕千万亿分之一的能量,就足够全人类用很久。

 

现在,开发太阳能已经是清洁能源领域发展重要方面,也是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太阳能发展主要依靠技术,但转换效率掣肘太阳能的普及。为解决这一问题,全球领先的薄膜太阳能企业汉能,一直致力于薄膜太阳能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为整合全球技术,汉能在2012年至2014年间收购了德国Solibro公司、美国MiaSolé公司、Global Solar Energy公司和 Alta Devices公司等四家世界先进薄膜太阳能企业,掌握了全球领先的薄膜太阳能技术实力。迄今为止,汉能现有五大技术路线,覆盖铜铟镓硒和砷化镓两大核心技术,在光电转换效率方面占据四项世界纪录,最高转换率达到31.6%;截至目前,汉能全球累计专利申请超过10100件,2018年平均每天申请专利30件。

只要太阳不毁灭,地球就不会在太空中流浪,地球包括人类都要沐浴在太阳的能量之下。对于太阳,我们能做到的就是用智慧挖掘和利用太阳的能量。随着薄膜太阳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太阳能已经在进入千家万户。《流浪地球》有句台词:不论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我们同样希望,未来,太阳能一定能接续人类能源的命脉。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