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放牛班的春天”:你从地球那一端开启我一生梦想

来源: 东方网
2020-01-02 11: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从上海飞2小时到江西赣州,再坐3个小时的大巴车到会昌县,然后开近40分钟的车上山,翻过一座山坳后到高排乡,沿涂可见的是脐橙和桔柚树,这是当地人赖以生存的种植业。沿着无数空无一人的村舍向前,会昌高排初中就坐落在蜿蜒山路的尽头。

最后这段37公里的山路,乡村英语教师吴浩走了无数遍。每周日,他都要与家人来一场“小别离”,从县城翻过山坳到学校,在山上的教师宿舍里住上一周,那里有接近400名学生,其中近300位是留守儿童,这段路也是孩子放学回家的必经之路。

留守

1958年创建的高排中学,因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地域边缘化等因素,教学质量长期处于县倒数行列。

吴浩自己也曾是一名农村留守儿童,他读书的那会儿,会昌县还是贫困县,他每周带上闷饼、咸菜、干菜上山,或是抓上一小袋米,就着自己背上山的水,在学校蒸米饭,对付一个星期。

(吴浩在镜头前流露出无奈的表情)

与吴浩相比,虽然现在会昌当地孩子们的温饱情况已明显改善,但仍有不可避免的困难:他们在天不那么冷的时候用冷水洗澡;在8个人一间的宿舍内,垫着夏天的席子过冬;女生们用瘦弱的两条手臂,艰难地将水扛上4楼宿舍;在满屋零食的小卖部里,孩子怯生生地掏出皱皱巴巴的一元纸币,后面还跟着一屁股的同学围观……

为了谋生,当地大部分的家长都选择去广东、深圳、福建等地打工,村里留下老人和孩子。一年中为数不多的几天,爸爸妈妈会从外地回来,大部分的孩子都表示不想父母再离开,“但我没有办法”。在无人诉说的情况下,有些孩子甚至出现了厌学的情绪。家庭情况导致的自卑、长期缺乏关注和关爱,是农村学生的最大问题。他们对于未来、对于外面的世界一片迷茫。

最孤独的时候,那个叫赖明亮的八年级男生会用笔,一字一句地写下心事。他的烦恼很多,每晚他要照顾弟弟妹妹的生活和课业,他还担心上山种脐橙的爷爷是否腰疼。

同样的境况下,八年级的曾润东大多沉默,他不喜欢主动说话,在回答一些很简单的问题时,他总是说到一半就停下来,然后眼神空洞地望着某个方向,咬了下嘴唇,接着便是一片沉默。但唯独提到学校的饭菜,他很开心地眨眨眼表示喜欢。因为爷爷奶奶身体不好,他在家经常只吃面条,学校有家里吃不到的荤菜。

你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吗?这里接近80%的孩子对此毫无概念。

责任

教育资源的匮乏深深渗透在这片土壤里,不单单关乎着孩子,同样也影响着教师。

没有父母在孩子的身边陪伴,就连家长会也都是由老人们代替出席。在摆满20张长课桌的教室里,稀稀疏疏地坐着20多位村里的老人,他们基本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对讲台上老师苦口婆心说的内容也听不太明白,有的坐不住了就开始商量起结束后上哪赶集。

数学老师陈宁芳的微信里,有一个家长微信群,这个群大部分的时间处于“沉寂”状态。有四五个外出打工的父母仍然牵挂远方孩子的学习,会私信她了解情况。从父母那里,她才能了解到这几个孩子的更多信息,有助于在学习和生活中帮助他们。

家长缺席孩子的成长就意味着:吴浩、陈宁芳等农村教师需要负起更多的责任,除了关照学生的课业和生活,他们扮演着孩子成长中的启蒙人角色。

来到高排初中当英语老师前,吴浩凭着超强的自律从农村学校考上了县里的一所重点高中,因对英语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成为了江西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相较那些享受过优质教育资源的同学,吴浩发现,基础的差异真实存在。虽然大学里配有2名外教,但是真正能够与他们沟通的机会少之又少,毕业后,能够自如地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更是近乎为零。

自身英语水平得不到提高,无法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这是他所遗憾的。

因为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吴浩每周最多只下一次山,更多的时间都留给了孩子。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匮乏,除了英语外,他还同时兼任地理、生物等学科老师,吴浩几乎投入了所有的精力在教学上,自己则成了大龄晚婚青年。

“从毕业到现在,一不留神就过了五六年,感觉最美好的年华已渐渐离我远去,我希望能抓住这几年青春的尾巴。”在高排中学,吴浩老师并非个例,因为工作的原因,许多老师至今单身。

艰苦的环境导致教学资源欠缺,师资极不稳定。

转机

一切在今年迎来了转机。

2019年,麦奇教育科技(iTutorGroup)旗下青少儿品牌vipJr携手中国日报社为会昌高排中学带来了“英语双师课堂”,让深处大山中的学生拥有与外教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同时,通过在线课程方式帮助乡村教师英语能力实现提升。

面对这样的学习机会,吴浩感到既憧憬又忐忑,能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外教进行交流,吴浩感觉十分新奇,同时也担心自己的发音、表达能力能否跟上。但他知道,只有先消除个人心理层面的恐惧感,提升英语水平,才能带着学生去上双师课。除了在电视上,这里的孩子从没接触过外国人,吴浩觉得自己就像一座桥梁,来帮助学生与外教建立沟通。

吴浩开始利用空余时间登录TutorABC上课,并对这种一对多的小课堂形式产生了强烈兴趣,一同上课的同学往往来自五湖四海,通过课堂,他可以认识不同职业的人,听他们分享各自的经历以及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在一堂对话课上,一位同学分享了自己曾遭遇“入室抢劫”的经历,这让吴浩震撼不已,原来在外面的世界,别人有着那样的生活故事。

在带着孩子上“双师课堂”的过程中,吴浩渐渐学习到另一种教学方式。他发现外教的课往往很幽默,而且喜欢对学生进行提问,往往是以引导的方式带着孩子进行学习,这种思维方式贯穿始终。不仅仅是带着他们读,更重要是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索语言的应用。

为了让孩子在熟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麦奇教育科技精选了两名固定的外教进行授课,其中一名叫马修。这让吴浩想起一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影片中的主人公马修老师来到辅育院,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吴浩觉得眼前的一切何其相似。

远在伦敦的马修回忆起第一次开启直播课堂的情景,几十个穿着统一蓝色校服的孩子挤在一起,有的紧张 严肃,有的笑得烂漫。当他透过屏幕看到孩子们期待的眼神时,被深深地触动了,马修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更大世界的渴望。在马修的相册里,有一张和孩子们的合照,虽然自己的形象在投影中显得模糊,但他还是细心地将照片打印了出来,珍藏起来。

“双师课堂”进入后不久,2019年高排初中中考成绩创历史新高,中考排名位列全县第4名,比去年上升了11位。麦奇教育科技的“双师课堂”为乡村师生打开了连接外部世界的大门。虽然解决教育资源不均匀之路何其漫长,但希望的种子已在孩子的心中发芽。

麦奇教育科技希望通过持久的付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感觉自己是被关心的,是被爱着的,是有希望的,是和世界紧密相连的,以此激发孩子的潜力和改变人生的可能。

在过去几年里,基于“师生共同成长”原则,麦奇教育科技携旗下成人品牌TutorABC、青少儿品牌vipJr相继推出了“网络双师课堂”项目和“乡村教师英语能力提升计划”等重要公益举措,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提高乡村师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开拓其视野,弥补了乡镇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差距,让学生也能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资源,帮助乡村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一同成长。

心中有梦想,大山出天籁。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