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线上非遗音乐会跨界融合 粤剧《帝女花》唱出R&B风格

来源:东方网    2020-04-10 17:00
来源: 东方网
2020-04-10 17: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当传统戏剧与电子舞曲、摇滚等流行音乐结合,会带来怎样的耳听盛宴?4月6日,抖音“国韵潮声”线上非遗音乐会给出了答案,粤剧《帝女花》也能唱出R&B味道。

当天,抖音音乐人贰茉空降直播间,讲述了《新编帝女花》的创作故事,并现场向围观网友演唱《新编帝女花》。原来,粤剧《帝女花》本是戏曲大师唐涤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所写,并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剧中采用大量古典,讲述了明末思宗长女长平公主与夫婿周世显为求清帝善葬崇祯,释放皇弟,遂佯装返宫,并在乾清宫前连理树下交拜,然后双双饮砒霜自杀殉国的故事。

而在《新编帝女花》中,R&B及其他流行音乐元素的加入,让戏曲与流行音乐相融合,使得这部流传几十年的戏曲曲调得到创新。前奏以现代乐器伴奏,贰茉轻吟浅唱创造空灵之境。稍过二十秒贰茉才进入“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帝女花带泪上香,愿丧生回谢爹娘......”剧目阶段,并兼配摇滚音乐。

古典剧目与摇滚结合,《新编帝女花》用三分四十七秒打造出了一幅现代人回忆古代历史事迹的画面。当天聆听的网友纷纷称赞,“好听”。同时,近3万抖音用户将《新版帝女花》作为背景音乐。

除了《新编帝女花》,抖音“国韵潮声”线上非遗音乐会还推出了《龙船调》、《好花红》、《村庄》、《江南少女》、《羡人间》、《月落》等9首非遗民乐。作为首场线上非遗音乐会,抖音特地邀请专业音乐制作人,结合10位抖音音乐人风格,为其打造了具有现代流行音乐风格的非遗民乐。

抖音方面表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化元素及表演形式,和抖音平台上广受欢迎的抖音音乐人风格特色进行碰撞融合,不仅可以创造出全新灵动美感的新“国韵”音乐,也以更加创意的方式和表达推动非遗文化传承的保护。

事实上,抖音此前已经有很多项目支持非遗传播。在抖音上,戏曲和民乐是两大传统文化门类。早前抖音就推出了“国乐show计划”“粉墨新声”“谁说京剧不抖音”等涉民族音乐戏曲类的话题,将民族音乐传播跟低门槛参与、趣味化呈现的形式结合。

2019年8月,抖音还跟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共同推出“我的家乡有民歌”话题,“集齐”了苗族民歌、侗族大歌、川江号子、南音等非遗民歌样式,“召唤”出了一堆爆款;有些非遗音乐还成了全民模仿用的BGM,这些BGM的高使用率也推高了民歌本身的热度。

截至去年8月,据不完全统计,抖音上共有102万个国家级非遗民歌短视频,产生了37亿播放,获得1.24亿点赞。这巨量级数字背后,是非遗音乐与民族文化的感染力与吸引力。

一直以来,抖音致力于挖掘非遗民乐,让不为大众所知的民乐走向千家万户。去年4月,抖音推出“非遗合伙人”计划,通过加强流量扶持、提高变现能力、打造非遗开放平台及开展城市合作等方式,全方位助力非遗传播,培养挖掘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好奇心,帮助发掘非遗的文化和市场价值,让非遗被更多人看见。

抖音相关负责人表示,抖音致力于让好的音乐和音乐人被“看见”。2018年开始启动“抖音看见音乐计划”,着力扶持中国原创音乐,助力音乐人传播好音乐。目前抖音平台已经成为华语乐坛不可忽视的歌曲传播及宣发渠道。未来,抖音将进一步以创意方式,打造非遗音乐和原创音乐,扩大非遗音乐传播空间,同时为原创音乐人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