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万部电影储备+云上互动 网络观影便利疫情期间百姓生活

来源:东方网    2020-04-14 13:27
来源: 东方网
2020-04-14 13: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宅在家里没事做,天天在爱奇艺上看电影,差不多一天一部,补上了很多以前没机会看的好片子。”利用这个“超长假期”,观众鲜于女士一口气看完了《半个喜剧》《阿丽塔:战斗天使》等之前没来得及去影院看的电影,还重温了《哈利波特》《魔戒》等经典影片。受疫情影响,国内影院均暂停营业,观众看电影的需求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在视频网站上看电影成为主流趋势。

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国家电影局加大对重点影片的创作和宣发支持力度,指导各地出台帮扶电影企业纾困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积极组织优质片源,丰富电影网络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当前居家观影需求。

这场疫情带来的“云上生活实验”中,互联网正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深刻影响传统电影产业。除了观影习惯的改变,电影创作、发行、宣传、消费……这个行业内上中下游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悄然发生改变。

看电影:足不出户看海量大片

相对于更有仪式感的影院观影和更“古早”的DVD观影,用视频网站看电影的好处在于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随时随地可以使用手机、电视、ipad、电脑、投影等多种工具观看,平台上的海量正版电影资源,让“看什么”也不再是问题。“对观众来说,线上观影的时间成本更低,不需要出行,同时弹幕还可以带来独特的互动体验,而且平摊下来一个月会员才不到二十块钱,比去一趟电影院要划算多了。”鲜于女士说。

为提升观众在家看电影的体验,各视频平台也没少花功夫:有发布各种宅家观影指南的,有推出VIP内容限时免费服务的,还有上线大量经典老片的……爱奇艺电影频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爱奇艺站内有超过一万部电影,覆盖了头部院线新片、优质网络电影等多种类型,同时也有数千部免费电影供所有用户观看

疫情期间,许多网友表示想念一边看电影一边和好朋友交流的感觉。为此,视频平台也想出了“云观影”的创新模式,邀请电影大V映前做影片推荐,在映中以文字形式解读剧情,和观众互动,这样既不打扰用户正常的沉浸式观影,也满足了大家边看边聊的社交需求。例如爱奇艺推出了“古早录像厅”活动,优酷也携手尤伦斯共同呈现以女性为主题的云观影活动。随着5G投入商用,线上观影强化在场感及社交感,或许将成为未来趋势。

互联网给观众看电影带来便利,让观影人数几何级上升,使得电影这一第七艺术传播得更加广泛。对观众而言,他们与电影的互动不再局限于影院;对电影投资方、制作方来说,视频网站让他们多了一个发行渠道和增加电影收益的重要途径。

根据云合数据,疫情影响下的2020 春节期间,全网长视频的有效播放量均大幅增长,与去年同期形成强烈对比,电影的日均有效播放较2019年则提升了32%。全网会员内容日均有效播放较2019年度增长74%。

拍电影:互联网反哺电影产业升级

除了改变了观影环节之外,互联网对电影的影响还在逐渐向上游渗透,从早期的参投为主,到后来的主投主控、自主研发,互联网企业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电影出品和制作,寻找电影与互联网的结合之路。

去年,“爱奇艺原创电影”计划出炉。在该计划中,爱奇艺将独家投资一系列电影,并给予制作公司线下制作费15%作为利润,同时把内地院线收入的一部分(最高可达20%)作为奖励给制作方;影院将获得爱奇艺近8%的补贴,影院票房分账比例由之前的52.269%提升至60%。

业内人士分析,这一计划体现出互联网改变电影行业生态的迫切决心。“对制作方来讲,大幅让利可以吸引到优秀的电影人才和团队,解决行业上游货币化手段单一、只能依赖票房收入的痛点;扩充电影内容,让市场更丰富多元;让渡分账票房和降低影院最低结算票价,则没有牺牲影院的利益,符合互联网‘合作共赢’的理念。”当然,这一计划才刚刚启动,效果究竟如何,还有待一个个具体项目的检验。

如果说互联网对院线电影生产的改变或许还未显现出来,那么过去一年来网络电影的华丽变身,则让人看到了互联网在扩充多元化内容、释放电影产能上的巨大能量。

“从电影产量来看,中国现在一年拍摄700多部电影,真正能进入院线的通常只有300部左右,电影院是线性播出,容量有限,能在院线播出的影片数量也就有限。”爱奇艺会员及海外业务群总裁杨向华曾在采访中表示,“网络电影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间,互联网市场的迅速发展让电影产量提升很多,让观众看到影片的数量也增加很多。”此外,从人才培养角度讲,电影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塔尖是一批著名导演、编剧、摄影,塔基包括电影院校毕业生,网络电影拍摄成本和时间相对较小,给了很多有电影梦和才华的年轻人一个上升的通道。

诞生于2014年的网络电影,曾在2016年前后经历了一段 “野蛮生长”期,数量有余口碑不足。在此环境下,各大视频网站迅速出台了一系列精品化策略对市场进行引导。主管部门加大了扶持力度,商业模式也趋于稳定,投资环境变得理性而高效,一批水准不俗的作品开始崛起。首届中国网络电影周也于2019年10月举办,影协网工委携三大网络视听平台发布了行业联合倡议,统一“网络电影”称谓,呼吁从业者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一切都预示着,这一年轻行业即将迎来加速期。

《2019年网络电影行业报告》显示,网络电影部均正片播放量在2019年同比增长136%,全网共43部影片分账票房超过千万。票房收入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网络电影的口碑也被刮目相看、逐渐向好。其中,现实主义题材的网络电影表现尤为瞩目,《我的喜马拉雅》《陈翔六点半之重楼别》《红色之子·单刀赴会》等片评分都在7分以上,得到相关部门及央媒点赞。

发电影:开辟宣发新模式

互联网未进入电影行业之前,电影宣发是面向一家家影城的“攻城略地”,但如今,电影也可以选择在视频网站上发行,让创作者多一种收益渠道,还能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让一部电影的口碑传播得更快、更广。观众“安利”好口碑作品、吐槽低质量烂片,使得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形成了口碑与票房正相关的健康生态,很多大明星大制作的电影因为口碑不好而票房崩溃,一些小成本的电影则因为口碑好而逆袭。互联网的快速传播减少信息不对称,让电影生产者更注重电影内容本身。

2月1日,由甄子丹主演的动作喜剧电影《肥龙过江》正式提档在爱奇艺付费超前点映。该片原定2月14日上映,但影院已因疫情停摆多时,在此情况下,爱奇艺与《肥龙过江》出品发行各方团队快速达成共识,通过单点付费的超前点映模式上线。

爱奇艺电影中心总经理宋佳说:“超前点映不仅是针对疫情时期,也是为了中国电影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而做的模式创新。用户可以以适中的价格在第一时间窗口期选择院线新片观看,片方也能够通过更多上映渠道获取更多收益。”

对片方而言,在线放映意味着片方多了一个发行选择,院线和网络都不落下,电影触达的观众规模更大,收益更多。文艺片、纪录片等小众电影迎来春天,它们不用去影院跟大片抢排片,而可以在视频网站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甚至对影院、院线而言,他们可以从视频网站点映效果快速了解电影的真实口碑,进而改变排片策略,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

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过去数年里,互联网作为一种基础工具,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便利了观众。互联网不断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发展和进步,做大了中国电影产业,带来了增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借助互联网积极创新观影方式,能够为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内容享受,进一步便利人民生活。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