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扶贫,助农前行,是近期的热门话题,这类主题的电视剧如何才能够拍好,为此我们采访了PP视频首席内容官蔡英典先生。
Q:蔡英典先生您好,请问您对PP视频近期播出的扶贫剧有什么看法?
A: 您好,最近广电总局公布了22部重点扶贫剧名单,从2020年3月开始,扶贫剧陆续登陆卫视热播,央视播出的《一个都不能少》由PP视频独家采购,分销至各视频平台播出,剧集品质获得了好评,之前我们平台的《人民的名义》也是这样运作的。之后3月18日湖南卫视播出《绿水青山带笑颜》,由杨烁等大卡司领衔主演,自此掀起了一阵扶贫剧的收视热潮。这一现象的产生和国家的大力提倡有一定关系,扶贫这个概念是指帮扶脱离贫困,新时代赋予了这个主题新的意义,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连接在一起的,是民心所向,是主流人群真正关注的话题,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
Q:近期热播的几部扶贫剧,您看过之后有什么感想?
A:《一个都不能少》、《绿水清山带笑颜》、《我们在梦开始的地方》等等,这些都是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精品好剧。《一个都不能少》里富裕村与贫困村合并,两个村子村民的理念从矛盾冲突走向融合;《绿岁青山带笑颜》里的主角回乡创办精品民宿,遇到各种挑战;《我们在梦开始的地方》反映了普及农村医保等问题,都是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贴合得十分紧密的。书写人民、描绘人民、讴歌人民,勇于回答时代的课题,是这些剧集表现出来的特征。
Q:您觉得扶贫剧还有什么可以提高的地方?
A:目前的扶贫剧稍微欠缺的是时尚感,其实农村题材的剧也可以拍得很时尚,我这里说的“时尚”不是指“悬浮”,而是说现在的中国农村逐步脱离贫困,农村人民的生活品质与城镇居民的差距越来越小,都市人也很喜欢去农家乐度周末,可以看到新农村的建设已经开始向注重审美的方向发展。现在我们的都市爱情剧、家庭伦理剧、青春偶像剧都已经达到了国际标准的时尚度,但农村题材的剧这方面还比较保守,在服装、化妆、道具、置景方面可以加强,不仅描绘农村生活朴实无华的一面,也可以展示有品味、有格调的一面。我本人是台湾人,台湾在2018年有一部农村题材剧在豆瓣上评分还不错,叫做《种菜女神》,这部剧把农村的景色拍得非常的诗意化,故事恬淡唯美,我觉得扶贫剧也许可以借鉴这种拍摄手法,就像最近大火的李子柒系列作品,李子柒在乡村拍摄制作的短视频将中国田园文化带向了全世界,让世界领略到了极致的中国乡村之美,这就是一种时尚。
Q:如果您来把控一个扶贫剧的制作,您会怎么来拍?
A:结合政府精准扶贫的政策,号召一、二线城市的精英分子返乡去帮助促进农村的发展。这种题材的剧,我想我会考虑找港台演员来参演,因为大多数港台演员都会给人一种既定的都市感很重的刻板印象,那么他们下到乡村,会在让观众感觉到一种视觉上的反差,而这种反差刚好可以带来很强的戏剧效果。我也会邀请更多的大卡司来参与扶贫剧,这样会更有话题度、有亮点,也可以拓宽演员的戏路,让他们返璞归真,使观众看到演员们真实的情感与演技。
当然这些都要建立在故事好、剧本好的基础上,扶贫攻坚的故事也不仅仅限于“科技务农”、“乡村旅游”这类老生常谈的话题,现在农村发展的产业非常多元化,比方说现在大多数农村家庭都生了二胎,对第二个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都比较上心,连带着母婴这个产业,在整个农村都活跃起来了;电商在农村很受欢迎,流量也非常大;人工智能在农村已经发展到“猪脸识别”的阶段,获得了广泛应用;农村美容业的发展也占尽了天时地利的优势,这方面甚至在向瑞士看齐; 还有候鸟医生、江豚保镖、宠物殡葬师等关系人与自然的新职业,越来越多地在农村衍生出来。随着信息化、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生态文明深入人心,农村可以抓的新产业新业态越来越多,我相信未来会从“科技改变农村”变成“农村改变科技“。所以说扶贫剧、农村题材剧可以挖掘的故事还有很多,我认为扶贫剧、农村剧还远远没有达到巅峰,以后会有更多的惊喜出现。
Q:那之后的小康题材的电视剧是否会接续扶贫剧的热播,您对此有何看法?
A:扶贫剧还未出现破圈层的爆款,说明还有一定提升的空间。今年待播的《我们的小康时代》、《落地生根》是小康重点剧,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题,肯定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关注,但是否会大爆还不好说。政策支持过后,不是说扶贫、小康题材的剧就不拍了,影视工作者们还是会不断地去探索这类题材的新拍法,让观众真切感受到乡村发展反射出的时代变革。
Q:视频网站现在频频播出扶贫、小康等主旋律题材的剧,取得的效果怎样,有没有达到预期?
A:广电总局指出要提高政治站位,努力拍出精品,开拓国际视野,往上往下同频共振,视频网站肯定会响应这些政策,但网站还是更希望在符合政策要求的同时达到商业化的成功,目前在这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其实主旋律题材也可以实现商业化,我国九十年代在广东拍摄制作的《外来妹》、《情满珠江》也算是小康剧了,大湾区是当年全国最早进入小康的地区之一,这种火遍全国的现象级作品,今后一定还会重现。很多主旋律谍战剧也有很高的政治高度,像《潜伏》、《悬崖》等,但是在商业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都是扶贫剧、小康剧今后努力的方向。
Q:视频网站发展到现在的阶段,您有什么看法?
A:大陆的视频产业现在的发展已经举世瞩目了。我本人在2005年创立“台湾移动”,跳过PC端直接进入移动端,当时成为台湾第一个手机直播电视节目的移动平台,我投资拍摄的《天……使我爱你》,当年找到一线红星陈怡蓉、邱泽等主演,是整个东南亚最早的网剧,所以我也算是最早一批进入视频产业的从业人员了。但这个产业发展到现在,台湾远远落后于大陆。但大陆的视频网站现在还处在群雄逐鹿阶段,目前仍然是成本效益不平衡,但是未来肯定会出现真正像Netflix一样盈利的视频平台。Netflix的模式是成功的电视剧制作公司、电影制作公司和VOD视频网站的结合体。目前大陆这些公司都是独立经营的,如果未来结合在一起,才会真正出现像Netflix这样的平台,相信这一天很快会到来。
Q:那您觉得还需要多久?
A:我认为不会太久。在整个媒体领域,广告已经越来越不好做了,这是疫情导致的又一个重要受害者。新技术也无法改变这个现象,纸质媒体、电视、数字、广播和户外硬广都陷入同样的困境。广告客户正在大量削减预算,广告活动几乎已经停止了。不管什么形式,广告媒体业务的未来都很危险,个人认为很快单纯依靠内容付费模式的点播平台会异军突起,杀进视频网站的版图分天下。像欢喜首映这类视频网站只做VOD,在疫情期间几乎没有受到影响,甚至可以说实现了成长。
Q:那您觉得这类以VOD点播业务为主的视频平台和传统的视频平台,除了广告业务之外,还有什么其他区别?
A:VOD平台对内容的精良程度要求更高,成本把控更严,尤其是对剧集内容。线上流媒体平台最重要的支撑不是内容丰富但时长短的电影,也不是时长巨长但内容单一的体育节目,而是剧集,迪士尼收购福克斯就是这个原因,因为迪士尼自己的视频网站Disney+需要海量的剧集内容,和很强的剧集制作能力,而福克斯正好可以补充这个能力。像Netflix自制剧对剧本的审核标准很高,自制剧的制作周期很长,主要的负责人非常专业,很多都是传统影视人,采购内容的负责人也同样是如此。之前大陆视频网站广泛烧钱阶段,出现了一批广告客户喜欢但观众并不买单的内容,VOD大行其道之后,影视从业人员会回归初心,重新回到内容本身,而不是只重视大卡司、大资金投入,这对整个影视行业和视频行业是一个良性循环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