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动物为师,我们学到了什么?作家沈石溪走进作业帮直播课

来源:东方网    2020-05-19 16:54
来源: 东方网
2020-05-19 16: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5月17日晚17:00,中学语文课文《斑羚飞度》作者、著名动物小说作家沈石溪做客“作业帮名家讲堂”直播课,与同学们分享了动物的“过人之处”,以及动物给予人类的诸多启迪,并呼吁同学们平等友善地对待动物,做保护动物的小卫士。

动物是我们的老师

课程开篇,沈石溪就讲述了动物的“过人之处”。他说,早在地球出现人类之前,各种动物就已经通过长期进化获得了与大自然相适应的生存能力,如体内的生物合成、能量转换、信息的接受和传递、对外界的识别、导航、定向等等,这些本领令人惊叹。

于是,聪明的人类开始模仿动物。从古自今,人类通过观察动物奇特的生存本领,为我所用。创造了影响深远的工具和技艺,譬如模仿动物的鳞甲制作了屋顶的瓦楞;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模仿鱼鳍制造出船桨;模仿蜻蜓发明了直升机;模仿甲虫发明了坦克;根据野猪鼻子测毒的奇特本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

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甚至兴起一门新的学科——仿生学,通过模仿动物的特殊本领,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机械或各种新技术。短短几十年,仿生学就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人类通过拜动物为师,得到越来越多的便利,获得越来越大的利益。

平等友善地对待动物

“拜动物为师,向动物学习,不该仅仅局限在仿生这个层面。”沈石溪认为,许多动物在择偶、婚配、家庭、抚养后代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所表现出来的高贵情感、生存智慧和卓越才能,也同样值得人类学习。

“狡兔三窟”其实是兔妈妈为了逃避天敌,把小兔子藏在不同的窝里。生活在沙漠腹地的沙鸡,因为干旱,小沙鸡渴得奄奄一息,沙鸡妈妈千里飞行,到遥远的池塘用羽毛吸水的办法,将救命的水运回来喂孩子。这些行为背后,是动物高超的生存智慧和伟大的母爱。

在作业帮名家讲堂直播课上,沈石溪说出了自己写动物小说的初衷,他说自己写了六七百万字的动物小说,最主要原因就是想通过描写动物让大家知道:动物不低级,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灵性的生命。

他说,人类是由动物进化而来,人类要平等友善地对待动物,和动物做朋友,善待动物,保护动物,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同学们,听了沈石溪老师的课,你准备去认识更多的动物朋友了么?

作业帮名家讲堂

名家讲堂是在线教育领军品牌作业帮推出的在线直播系列课程。该系列课程广邀社会各界名师大家,与学生们分享知识、经验和思考,拓宽学生视野,启迪人生智慧。在刚刚过去的4月,名家讲堂“少年科学季”精彩落幕,该季系列课程邀请了欧阳自远等5位科学领域的大咖,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科学的奥妙,种下科学的种子。

5月10日,作业帮名家讲堂开启“行走的课本季”线上直播课程。在5月的每周日下午17:00—17:40,王蒙、沈石溪、张之路、李森祥四位作品入选课本的作家将陆续走进作业帮直播课,和他们的小读者在线“面对面”,一起做文学的深思。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