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人王立君缅怀爷爷奶奶&姥爷姥姥

来源: 东方网
2020-06-17 11: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载着祖辈传下的蓝天,沿着岁月铺就的曲折,你时时刻刻在我身边流,唱着一支古老的歌。”2020年6月11日,农历庚子鼠年闰四月二十,当这首《辽河情》接近尾声之时,奶奶的心脏也随之停止了跳动,在她一生热爱的东辽河北岸——吉林省双辽市新立乡新胜村——走完了91年的人生旅程,将与这些年先后辞世的爷爷、姥爷、姥姥重逢于另一个世界,共叙如烟往事、追忆旧时芳华。这首家乡的赞歌,也牵着我的视线和思念,来到了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的生前!

妙手著文章

爷爷的名字叫王海楼,汉族,祖籍山东登州府宁海县堆甲六社东南乡王家庄(现为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所辖),生于1933农历癸酉鸡年,琅琊王氏后裔,有二子三女,父亲是长子。

 

爷爷志存高远,因此“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爷爷少年时就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胆识,十一二岁时,就力排众议,果断地加入了新立区(1950年并入双山区,1958年为双山人民公社新立管理区)儿童团(抗日根据地中的儿童组织),在闪闪红星的照耀下,宣传抗日、侦察敌情、站岗放哨、传递书信,很快就当上了儿童团团长。可别小看这些儿童,他们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就像常常被小视的无名指和小指一样,攥拳头时,团结起来才会森严壁垒,众志成城。

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爷爷的言行始终干脆利落,宽严有度,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每年正月初一叩拜祖先了。对于一个宽以待人的人,像爷爷,平日里总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这天,他却要严肃认真地带领父辈和我这辈的人一起祭祖。对于一个严于律己的人,像爷爷,平素中经常效法先贤,修身齐家;这天,他总是闲适悠然地与奶奶共享儿孙满堂的快乐。朱雀桥边“武库将军氏”的历史长歌,乌衣巷口“文豪宰相家”的文化渊薮在爷爷的治家方略中永续传承。

 

爷爷懿言嘉行,所以“春风化雨、桃李满园。”1962年,爷爷30岁。新立从双山公社划出,设新立人民公社,新立乡第一小学也随之更名为双辽县新立人民公社中心小学校。此时,爷爷在教育界已有良好口碑。经县教委决定,爷爷任该校的文卫党支部书记(祁振德为中心校长),成为新立人民公社中心小学校新的掌门人。

在1983年(我上小学)之前,爷爷经常领我去学校,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就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塑造着我的人生价值。那几年,从家里到爷爷办公室的乡间小道,竟然成为我记忆深处的“唐诗之路”。有一首诗我印象极为深刻,爷爷经常考我,每次在我倒背如流的时候,他或背着手频频点头,或踱着步笑而不语。人多的时候,我经常故意背错: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宽”过五溪。因为堂叔中有一个小名叫“标”的,还有一个小名叫“宽”的。每每读到此处,大家就会哄堂大笑,爷爷也会笑容可掬地开始点评,而后,把视线满意地投向远方。掩卷遐想,不知多年前爷爷视线所及的地方究竟是连接世界的黄浦江畔,还是世人瞩目的西子湖边?

爷爷老有所为,自然“志在千里,壮心不已。”我1983年上小学的时候,爷爷已经退休了。退休后,他的生活更显充实,“打牌和书画”一直常伴左右。我那时常问爷爷“打牌是不是不好”?他总是左手拿着旱烟袋右手比划着说:“凡事有度,比如打牌,掌握好尺度,好处极多。其实,生活和工作亦如此,掌握好度,便无限美好,甚至一日三餐也是这样,正如爷爷经常说:“君子食略尝之味,小人撑死不足。”

 

空的时候,爷爷经常用丹青妙笔描绘缤纷世界,用生花妙手编著华彩文章,但他最经常写的就是那副宗祠楹联:阳孝尊宗曾正色,维诗羲字勃文章。上联中的阳、尊、曾分别指的是王阳、王尊、王曾(zēng),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都是西汉末年的名臣;王曾是北宋仁宗时期的名相,戏剧中王延龄的原型人物。下联中的维、羲、勃分别指的是王维、王羲之、王勃,皆是文坛泰斗、巨擘。爷爷希望我能以他们为榜样,传承他们的忠孝德才,成就伟功,扬名立万。

1995年7月26日(农历乙亥猪年六月二十九),爷爷因病医治无效,在家中逝世,带着“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的望族风骨永远长眠在双辽市双山镇如意村的祖茔地,享年63岁。

铁肩担道义

姥爷的名字叫胡景富,汉族,生于1935农历乙亥猪年,有二女六子,母亲是长女。姥爷年轻时在双山镇粮库当装卸工,凭着体力和人格,成为正式工人。退休后,在杜力村韩家围子屯安享天年,直至2016年12月29日(农历丙申猴年十二月初一)逝世,享年82岁。

 

姥爷是个脚踏实地的人,干出了骨气。在1983年(我上小学)之前,我经常去姥爷家,虽然不理解“粒粒皆辛苦”的内涵,但是姥爷忙碌的身影至今我还记忆犹新。“他凭着力气和人品养活一家十几口人,还给六个儿子都娶了媳妇,确实很了不起!尤其在农村。”那时,我常听亲戚们对姥爷的肯定和赞扬:“在双山粮库的时候,他一个人能同时扛起两个装满粮食的麻袋,大约150公斤左右吧。”这铁肩不仅担起了道义,更担起了全家十几口人的幸福生活。

姥爷虽然是钢铁般的硬汉,但他对晚辈的呵护却细腻非常。我上小学后,姥爷经常赶着马车来我家,距离大约10公里,路上需要半小时左右。每当路过我们新胜小学校的时候,他都会站在车上翘着脚往校园里面看。若是课间,他便把马车停下来,手搭凉棚,长时间在操场上搜索,好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腾云而起注目远方一样,直到寻找到我的身影后,才慢慢离去,还不时地回头看。不论是乍暖还寒的早春,还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抑或是千里冰封的隆冬。

 

姥爷是个说到做到的人,播种了美德。小学和初中时,我经常流连于姥爷家院子南头的一片开阔地,那里种植了很多树木。起初,我有些疑惑,为什么姥爷隔三差五就在空地上栽种几棵种类不同的树苗?为什么不买来一样的树苗呢?追问下,他放下锄具手指着树苗说:“过日子要有备无患,前人种树,不管自己受用,还是后人乘凉,都是好事。就拿这些树来说,最不起眼儿的柳树毛子也能编筐编篓,最不成才的杨树枝杈也能做锹镐等农具的把儿。咱们自己给自己铺路、行方便,啥也不动别人家的,这是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若是成才的树木,几年后还可做房椽、房檩和房梁,就像前几天广播评书讲的‘水泊梁山’似的,各种人大杂烩到一起,各个都有用。”

姥爷没有高谈阔论,也不会讲深奥的道理,但这段朴实的话语,我深受启迪。其实,何止是这些树,人与人的相处又何尝不是这样。这种类繁多的树,如同各怀心事的人,只有坦诚相处,才能友谊长存。这些树也要面临很多未知的狂风暴雨、酷暑严寒、缺雨少水等恶劣情况,好比人遇到艰难坎坷,只有自强不息,才会最终成功。

姥爷是个知足常乐的人,编织着幸福。姥爷家里最热闹、最温馨的时候就是过年了。每年正月初二,我和父母还有其他几个舅舅、老姨等几大家就会从四面八方赶到姥爷家拜年,吃团圆饭。这天,最忙的就是姥爷。因为,正月初一他就要准备几十口人的食物、水果、餐具等。正月初二吃过早饭后,他就会在院子里往四处的路口瞭望,有时向南边极目远眺,有时往东边和西边的路口不停地巡视,有时回到门前看看是否有人已经到了。寒来暑往,暑往寒来,这些简单的动作,姥爷已经坚持了几十年了,直到几十口人全部到齐,几大桌都座无虚席的时候,他才回到屋里入席,看着大家笑逐颜开,他也感到由衷地欣慰,除了给大伙儿添菜、问问饭菜的味道之外,很少说话。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的这几句古诗也是姥爷生活的缩影。春节过后,姥爷和姥姥就要为农忙做各种各样的准备了。这个时候,院子已经开始化妆了,那一个个育苗的大棚好似天空的云朵,造访大地。那清澈的水滴,那芬芳的泥土,与早春的万物生灵在这农家小院浅吟低唱着老天爷送给人们新年的第一份厚礼。春种和秋收的时候,姥爷就会带着舅舅等人到我家帮忙。农忙之余,他很喜欢和爷爷聊天,聊着姥爷庭院里的“正兰斜草岩窥树”,聊着爷爷书柜中的“唐诗晋字汉文章”。但他最喜欢听的,也是爷爷经常给他读的,就是《颐和园》(好像四年级上册的课文),朗读者陶醉,倾听者入迷。多年后的2011年4月-7月,我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筹备电影《渡江!渡江!》期间,曾先后三次拜访颐和园,美景似乎不及他们当年闲云野鹤般的惬意和孩提般的笑脸。

 

并非尾声

承前所述,我追忆爷爷和姥爷的生前事迹时也常常想,这一件件小事,好似路边的花草,恰如夜晚的繁星,陪伴着东辽河北岸的白昼黑夜与春夏秋冬。当年,爷爷用纸笔、姥爷用锹镐书写着四平、建设着双辽。今天,他们的经历和精神将汇聚成和谐中国的正能量和大思想,沿着奔流不息的东辽河水,勇往直前,漂洋过海。

“纸墨花开千里香,英城诗会映朝阳。白山喜舞关东乐,辽水高歌塞北狂。吉韵吉风呈吉苑,诗刊诗社壮诗乡。钟灵毓秀龙兴地,亟待群才赋锦章。”听,这是四平的文人歌颂家乡的豪迈声音!四平,正是因为有爷爷和姥爷以及更多已故先人,或艰苦卓绝的斗争、或平凡普通的工作,才成就了今日政通人和、繁荣发达的文化名城。

不觉间,四位老人已先后离世,“你们那里是寒风萧瑟的阴曹地?还是阳光明媚的六月天?”我不禁喃喃自语:“希望你们在地下也如生前一样友善、健康、快乐、安然,谨以此文表达对你们追忆和思念的至真情怀!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