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时代变化,担当历史赋予的新使命

来源:东方网    2020-07-01 14:51
来源: 东方网
2020-07-01 14: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1日《高速铁路安全防护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办法》在2014年施行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将时速250KM以上的高速铁路的安全从设备生产、安装、运营到维护,从预防、保护、整治到问责,都做了详尽的规定。充分体现了新时代高铁安全工作的重大意义。

自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建成通车起,高速铁路在我国迅猛发展,至2019年底通车里程超过3.5万公里,高居世界第一,对我国人民群众的交通出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高铁不仅关系民生,也是中国外交靓丽的名片,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高铁将走向全世界。因此,高铁的安全运营,提到国家战略层面,通过制度加强要求大势所趋,出台新的《高速铁路安全防护管理办法》恰逢其时。

随着高铁路网的快速扩张、运输规模的持续扩大,技术装备的迭代升级,高铁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和复杂。安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铁路发展必须坚守的底线。 《办法》着重建立联防联控的高铁沿线安全环境治理体系。

高铁的安全高度依赖高铁沿线的通车环境,以及高速铁路控制系统的信息处理与信号传输。高速铁路控制系统作为高铁的大脑中枢在智能化的今天尤为重要。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今后的铁路建设,必然大范围涉及新技术运用,高铁的核心中枢更智能更高效。将高铁的信息中枢指令准确高效传达至每一个末梢,需要一个稳定、高效运转的信号传输系统。铁路信号传输系统由铁路沿线由无线基站,地埋光纤,和集合了大量通信控制设备的通信机房组成。《办法》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还从信息网络和消防等方面,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在通信传输资源的管理上,铁路管理部门依法专网专用,严查严管杜绝光纤资源外租外借,禁止第三方进入或使用机房,确保通信中枢大脑设备的高度安全。

《办法》在高铁沿线通车环境的规定尤为严格。禁止在高速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从事烧荒、放养牲畜、排污、倾倒垃圾等严重危及铁路运营安全的行为,针对在高速铁路沿线从事露天采矿、采石、爆破、抽取地下水等影响高速铁路安全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安全防护距离、防护要求及处置措施。高铁安全防护,关键在“防”。《办法》从多方面致力于强化高铁安全防护措施,建立技防、物防、人防相结合的高铁安全保障体系。有关安全的问题防微杜渐,集全社会的力量保障高铁的安全运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新时代下,打造出一个更安全、更智能、更快速的高速铁路通信信号系统,无论是从政治、军事角度,还是从民生、经济角度来看,都是高铁人迫在眉睫的紧要任务。而七部门在此关头发布的《办法》,正是其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党和人民要求高铁建设者,必须把握住时代脉搏,坚守“生命至上”原则,担当起历史赋予的新使命。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