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分类实施一周年 工作步入常态化、规范化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一年来,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为“引领低碳生活的新时尚”。

上海垃圾分类实施一周年 工作步入常态化、规范化

来源: 科技日报
2020-07-08 09: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一年来,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为“引领低碳生活的新时尚”。记者从近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海垃圾分类工作已步入法治化、常态化、规范化轨道。

垃圾分类政策实施之初,上海市民对其所持态度不一。如今,一年时间过去了,从厨房的垃圾分类,到垃圾的定时、定点投放,大多数上海市民已养成自觉分类习惯。据介绍,今年上半年垃圾分类实效测评结果显示,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条例》施行前的15%提高到90%以上,单位分类达标率达到90%。

在市民与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今年6月,上海全市生活垃圾清运总量96.86万余吨,相比去年同期实现“三增一减”目标。可回收物回收量6813.7吨/日、增长71.1%,有害垃圾分出量3.3吨/日、增长11.2倍,湿垃圾分出量9632.1吨/日、增长38.5%,干垃圾处置量15518.2吨/日、下降19.8%。

此外,上海市还基本建成全程分类体系,硬件设施不拖“后腿”。2.1万余个分类投放点已完成规范化改造,道路废物箱设置数量优化调整至4.1万余个;累计配置湿垃圾车1537辆、干垃圾车3077辆、有害垃圾车99辆、可回收物回收车239辆;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1.5万余个、中转站201个、集散场10个;“十三五”规划确定的15座生活垃圾处置设施项目全部开工,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处置总能力达到每日24350吨。

垃圾分类深入人心,离不开各行各业的支持。截至目前,上海已发布《贯彻〈条例〉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及44个配套文件,并成立16支区级志愿者服务分队、53支街道(乡镇)志愿者服务队;聘任了市、区生活垃圾管理社会监督员940名,135个街镇申报创建成为示范街镇。

此外,上海10个区已创建成为垃圾分类示范区。浦东新区、徐汇、黄浦、嘉定等区探索打造“一网统管—城市大脑—智慧文明”的智能化垃圾分类管理应用体系。杨浦、宝山、青浦、松江、金山等区积极探索“人防+技防”管理模式。

作为全国垃圾分类的“先行者”,上海以出色的表现上交了一份充满亮点的成绩单。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介绍,“下一步,上海将继续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提高分类的准确性、投放的便利性和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强化投放主体责任,让垃圾分类持续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预计今年年底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