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魁过桥米线背后 竟是个“寻宝”故事

来源:东方网    2020-07-21 11:18
来源: 东方网
2020-07-21 11: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昆明从来不缺美食,特别是遍布大街小巷的米线,更是花样繁多。在这个城市,米线做法没有上百种,也有几十种,但真正长期占据C位的还是过桥米线。

不过,过桥米线流传已有300多年。到了如今,既要符合现代人的多样化口味,又得传承记忆中的本真,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不,听说昆明有家叫云魁的过桥米线就"拼了",硬生生把一碗过桥米线搞成了"寻宝故事",寻来云南各地州最优质的生态特产"宝贝",以其口味和颜值俘获了大量吃货的心,大家直呼原来还有这样的过桥米线。

以食之名,匠心选"宝"

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糟糠煮不出香甜可口的米饭。"再精美的配料、再高超的厨艺,如果没有优质的食材作为基础也无法烹饪出真正上乘的美味。在昆明,这家叫"云魁"的过桥米线,桌上的每一片食材都来自云南各地州的生态土特产,以源头精挑细选的美味,做出地道的过桥米线让昆明的吃货们食指大动。

中国名厨黄静昆是云魁过桥米线的总厨,深耕滇菜20余年。在他眼里,好食材就像是"宝贝",选对食材至关重要。正是在他的带领下,云魁团队经过1000余个日日夜夜,不断研发、打磨,才呈现了这一碗地道、精致的过桥米线。

比如,为做出一碗地道、精致的云南过桥米线,云魁在汤底的熬制下足功夫:食材精选高山原生态放养一年以上的足栏土猪和土鸡,辅以踏遍群山寻得的秘制高汤配料,8 小时微火慢熬,方才成就一碗好汤。用健康食材熬煮出汤的醇厚,锁住了食材本身的营养和精华,极为考究大厨的定力和功夫。

当然,对于过桥米线来说,除了汤之外,米线的选择也至关重要。云魁团队千挑万选,最后终于甄选出由云南红河千年碱水稀有古井所酿造的米线,久煮不烂,口感劲道爽滑。从米线原料到制作过程,均遵循传统古法,呈上一碗地道、健康的云南味。

就连香料的选择,也处处用心,黄静昆大厨带领团队踏遍云南的每一片沃土,只为找到云南最特有的香料秘方,打造极致鲜美的味觉体验。

"食材必须精挑细选,口味必须千酌万品,一定急不得。"这是黄静昆常说的一句话。"本真无改",正是对黄静昆大厨最中肯的评价。回归本真,用真正的好食材,才能做出这碗"好健康"的过桥米线,这是黄静昆大厨传承下来的做菜法则。

美味是基础 健康更重要

都说云南人是家乡宝,其实云南还处处是宝。神秘端庄的香格里拉、热情奔放的西双版纳、人文古情的丽江……尘世喧嚣之外净化心灵、洗涤灵魂的圣地,于壮阔美景之下,云南各地的土鸡,原生态土猪等生态美味的食材也被云魁团队带出了大山,成为了过桥米线的优质配菜。

云魁过桥米线以"好汤,好健康"为品牌价值,以食物本味、低油低盐、健康无添加为产品始终坚持的初心,坚守"本真无改、本味传承",兼收中华美食地域特色及现代美食元素,重视现代人对饮食健康、美味、生态的需求,致力于带给消费者生态、健康、时尚的美食,形成了品牌独有的风格主张。

在云魁团队看来,在物欲得到极大满足的今天,人们习惯了高盐高辣的"调味料食物",被工业化的调味料麻痹了味蕾,却忘了自然赐予的食材本身的味道。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云魁想要打造的,却是带着本味的健康食物,真正让顾客品尝到食材本真的原味和纯香。

在这里,过桥米线不仅美味,也很生态健康。顾客吃到的食材都是从产地直接采购运回来,省了中间环节从而大大保证了食材的安全和环保,新鲜又健康。无时无刻不在突出"健康美食"的精髓——原生态,也反映着生态园人的用心。

食物和环境都够精致

当然,云魁团队寻来了这么多的"宝",其实是在干一件大事:打造真正精致好吃的过桥米线。

具体来说,云魁一直坚持以米线为主,但又不拘泥于米线食品。在做好过桥米线的基础上,更是基于云南各地的过桥米线、汽锅鸡等非遗特色轻奢小食为主打菜品,创新打造时尚餐饮品牌。

同时,在追求时尚和品质的基础下,云魁青睐个性化的餐厅环境。将店面设计为新中式风格,年轻、时尚且不失韵味。舒适、惬意的用餐环境,成为了食客在味蕾之外,追求的另一道风景线。

当舌尖上的中国人消费回归理性、品位趋于个性的时候,别具一格的餐厅正成为一种新的方式,在不经意间打破传统的"非高即低",为混沌的餐饮业打开了一扇清新之窗。在这里,无论是美食还是环境,都让人有想要吃上一顿的欲望。

享受生活也好,感受氛围也罢,甚至就连拍照发朋友圈,这里也会有独特的格调。毕竟,这么好吃又精致的过桥米线可不多见!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