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31日电(记者 苗雁)2020年,广东自贸试验区迎来了五周岁的生日。五年来,构建大通关体系,打造金融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广东自贸区紧紧围绕国家战略要求,坚持高水平规划引领,进一步发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各项指标居全国自贸区前列。
8月28日,由中央网信办举办的“行走自贸区”网络主题活动广东自贸区云座谈会上,广州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潘玉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张非梦、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吴创伟,共同探讨广东自贸试验区五年来的创新成果,以及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
南沙:加强港澳产业合作 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作为衔接粤港澳大湾区两岸的重要中心,广州南沙自贸区被国家和省、市赋予了建设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三区一中心”的历史使命。
南沙自贸区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五年来,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放管服’改革、金融开放创新、深化粤港澳合作、法治环境建设、科技和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防疫创新八大领域全面发力。”潘玉璋介绍,截至目前,累计形成658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2项在全国复制推广,104项在全省复制推广,196项在全市推广实施,
例如,在构建以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核心的政府服务管理体系中,打造全国首个“无证明”自贸区,86%政务服务事项(1380项)实现“零跑动”。率先全面推行电子发票和区块链电子发票,实现出口退税3日内办结,增值税一般退税1天办结。全国率先自主研发“微警认证”应用服务平台,率先全面推行“交地即开工”。贸易方面,建成“线上海关”样板间,打造智能海港保税分拨监管新模式,创新提出“1+N”保税监管理念,企业办事效率提高80%以上。投资领域方面,实施“一口受理6+X”企业开办模式,实现最快10分钟办理营业执照。
此外,着力加强与港澳产业合作,积极推进自贸区、大湾区协同改革创新,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截止2020年7月,累计落户港澳企业3770多家,累计投资总额超1250亿美元。与暨南大学合作共建全国首个常态化粤港澳规则对接平台。同时,在全国率先探索商事登记确认制,率先试点聘任港澳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落户广州首家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试点实施香港建筑管理模式,出台港澳专业人才资格认可十项措施。
前海:“一个奇迹+六大突破”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2015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正式挂牌成立。五年来,前海实现高速度、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在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绘制了一幅全面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生动画卷。张非梦将其概括为“一个奇迹+六大突破”。
2015年挂牌以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注册企业增加值增长1.5倍;税收收入从2015年的174亿元增长至525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前海累计吸引世界500强投资企业324家,内地上市公司投资企业934家,持牌金融机构243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展建设达到这样的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前海的发展延续了深圳的发展态势,再造了新时代的‘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迹’。”张非梦指出,在这一奇迹的背后,前海实现六大突破。
制度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以平均“三天一制度”的“前海速度”,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573项,其中全国首创和率先226项,在全国复制推广58项,在广东省复制推广69项,在深圳市复制推广165项,在上海、天津、山西、江西等区域点对点复制推广434项,成为新时代“制度创新策源地”和“改革开放试验田”。
深港合作取得重大突破。截至今年上半年,前海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7万家,注册资本1.31万亿元,累计实际利用港资203亿美元、占前海实际利用外资的89.9%。
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截至2019年底,前海经认定的总部企业75家,独角兽企业7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累计348家,内地上市公司投资企业累计950家。前海累计新增注册企业17.3万家,其中科技创新领域注册企业达6.46万家,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和专业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比88.7%,形成了以现代金融为核心、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具有强烈示范效应的高端产业体系。
“服务内地”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在服务内地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前海与内地9省市合作推出了25个跨区域产业对接项目,签约金额达420.9亿元。在对外合作重大平台建设方面,自贸区国际直航航线达到169条,单港航线数量在全国自贸区中排名第一。
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前海率先建立三维地籍的土地立体化管理模式,形成了地下、地面、空中三个层次连通的街坊整体开发新模式;规划世界最大的区域集中共冷系统,每年可节约1.3亿度电。
党的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率先制定实施前海党的建设三年规划,构建“1+6+9”党建工程体系,实现了党建工作由基层实践探索向党建工程体系转变。
横琴:建设科技创新走廊 开展粤澳跨境金融合作
横琴新区于2009年设立。五年来,横琴自贸片区地区生产总值从 126.8亿元(2015年)增长到401.24亿元(2019年),年均增长26.40 %;固定资产投资从 289.83 亿元增长到471.99亿元,年均增长15.4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37.80 亿元增长到63.95亿元,年均增长20.97%;实际吸收外资从4.26 亿美元增长到15.71亿美元,年均增长64.59 %;外贸进出口从 10.58亿美元增长到34.76亿美元,年均增长66.33%。
吴创伟向记者介绍,横琴按照“澳门所需”“横琴所能”的原则,遵循澳门目前除博彩业之外产业的内在发展逻辑,配套延伸上下游的产业链,探索建立“澳门资源+开放人才+先进技术+横琴载体+政策支撑+成果共享”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协同澳门聚焦发展科技创新、特色金融、医疗健康、文旅会展、跨境商贸和专业服务等六大新兴产业。同时还推出了跨境办公、跨境创业、跨境通勤、跨境医保等一系列跨境新举措,着力打造了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粤澳合作产业园、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粤澳跨境金融合作(珠海)示范区等重大合作载体,引导澳门人才、资金、技术等澳门元素在横琴集聚。截至8月25日,横琴注册澳资企业已突破3000家,横琴成为内地澳资企业聚集最集中区域。
目前,珠海横琴新区片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19家、省级创新平台22个、科技孵化器6个。珠海横琴新区片区还积极参与建设“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产学研示范基地落户横琴,引进澳门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横琴设立分部;与中科院合作共建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项目已在澳门设立分中心。
(苗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