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自贸区】四川自贸试验区三年探索形成7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

四川自贸试验区挂牌3年来探索形成了7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多项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复制推广,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据介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四川自贸试验区的表现依然亮眼。

【行走自贸区】四川自贸试验区三年探索形成7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

来源: 中国网
2020-09-04 15: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四川自贸试验区挂牌3年来探索形成了7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多项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复制推广,改革红利不断释放。自贸试验区的经验也为四川打造内部开放的战略高地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9月2日,在“行走自贸区”云座谈活动上,四川自贸办副主任邓德雄,成都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容,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光会介绍了四川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邓德雄说,四川省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当前,全省正在积极打造内陆开放的战略高地,而自贸试验区承担着引领当地制度创新的使命。在全国自贸试验区第六批37项改革试点经验当中,有5项均源自于四川自贸试验区的改革试点经验。

一、空、铁联运一单制货物运输模式。该模式打破了铁路和航空联运的壁垒,将航空和铁路运输企业作为合作承运人与货运客户一次签订“空铁联运单”,进行“班机+班列”衔接转运,共同负责全程运输,分别承担相应运程的责任。该模式自2018年5月实施以来,已完成8批共139件跨境及国内货物运输,比非联运的物流模式节约了10%-40%的运输时间。

二、通过分布式共享模式实现“银政互通”。该模式通过规范数据接口,实现银行与公积金中心、不动产登记中心等相关政府部门的专线联通,实现公积金自动提取、抵押登记、抵押注销等业务的线上高效安全办理。目前银政通平台共接入银行机构137家,公积金业务量累计达285万笔,发放个人消费贷款约50亿元;不动产业务量累计达70万笔,40余家银行与17家不动产登记中心实现线上开展不动产抵押登记、抵押注销、电子证明、抵押风险提示等业务。“银政互通”通过数据共享的方式提高了行政效率,使自贸试验区内的企业和个人能够更加便捷、高效地获得融资、贷款。

三、冰鲜水产品两段准入监管模式。对海关一般信用及以上的冰鲜水产品进口企业实施“附条件提离”,即企业出具书面承诺,海关抽样后口岸放行,利用检测绿色通道实施“合格入市”,企业无需等待检测结果即可向销售商配送,但不得上市销售。检测结果异常,主动召回;检测合格,立即上市。海关定期开展监控计划和食品安全管理核查。该模式缩短了货物放行时间3-5天,降低了企业仓储成本,实现销售网络更广覆盖。

四、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智能辅助申报服务。四川自贸试验区在电子税务局上线“增值税及附加小规模纳税人智能辅助申报”功能模块,系统智能提取数据、自动预申报、精准推送,纳税人只需一键确认即可完成正式申报,银行便会自动扣缴税。该服务惠及全省约80万户小微企业,大幅度减轻了企业的申报负担。

五、企业“套餐式”注销服务模式。四川自贸试验区整合了企业营业执照和多种经营许可证件,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或地方企业信息公示平台设置“套餐式”注销服务专区,凡符合条件的企业,完成20天注销公示后,一次性提交《营业执照》和许可证件原件及相关资料,即可实现市场主体整体退出。该模式大幅度简化了企业注销办理程序,显著降低了制度性成本,提升了行政服务效能。

据介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四川自贸试验区的表现依然亮眼。试验区因地制宜地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出台了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的“9条措施”,加快重大制度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有力地统筹了疫情防控和开放发展,在打赢疫情防控战中展示了“自贸担当”。今年1至7月,四川自贸试验区进出口同比增长47.28 %,实际到位外资增长150.78%,在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中持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白璐)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