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瞻资本:反常识的深度思考者 最懂企业的“硬”派投资人

来源:东方网    2020-09-09 14:10
来源: 东方网
2020-09-09 14: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运气好”常是强者的谦词。

远瞻资本成立于2011年,2012年成为大疆创新最早的外部投资机构。远瞻资本的两位合伙人胡明烈、李喆当时也没想到“小众”的“大疆”后来能成长为全球无人机独角兽,并给基金带来数百倍的账面回报。

新基金刚成立就捕获一只“独角兽”,当然有运气的成分,更重要的是运气之外的专业准备。

正如人们常说,“幸运女神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远瞻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胡明烈是一位理工背景投资人。胡明烈本人于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取得光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并取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商学院(UCLA Anderson School of Management) MBA学位。远瞻资本创始合伙人、总裁李喆是一位电子产品的骨灰级爱好者。2012年,他拿到大疆尚在实验阶段的测试版“云台”产品,亲手把玩后给出了“特别牛”的评价,随后就全力投入促成这笔交易。

投资必须看得长远

并非所有投资人都敢下注早期团队,特别是尚无任何成熟产品的早期硬件团队。

胡明烈对投资的不确定性极为豁达:风险投资必然会遇到失败,失败本身不可怕;从基金总体回报来看,失败项目对最终收益率的影响微乎其微,如果能从失败案例中学到对行业、对团队更加精准的判断,也是一种收获。

刚成立时,远瞻资本曾关注Pre-IPO类项目,经过大疆创新一役,投资团队的核心理念才得到验证——基于认知变现的早期投资——由此全面转型投入早期项目,特别关注那些能带来革命性体验的硬件创新。

远瞻资本看来,投资创新硬件并不是仅仅关注眼前的产品线,更重要的是团队能力、技术储备、发展路线、产品化和市场化能力等综合因素,很少有企业能通过单一产品“一招鲜吃遍天”。例如,在投资大疆创新的案例中,远瞻资本的两位投资人最先看重的是大疆的技术突破,而非具体产品;后来大疆是依靠技术领先再造了整个行业,系列产品直接提高收入天花板10倍以上。

远瞻资本投资的另一个项目“禾赛科技”案例中,创业团队刚开始聚焦特种气体的激光检测——冷门而且市场规模有限——但随后团队发现他们的核心技术可以用于自动驾驶激光雷达,一下子就打开了大市场。远瞻资本投资禾赛科技时,并不知道未来有一天它会成为热门赛道中的隐形冠军企业,但认同禾赛科技团队对技术市场的深度思考和透彻理解。

胡明烈谈到,汽车平均5年左右更新下一代平台;手机平均半年左后更新一轮旗舰机型,其中每一款产品在发行前都会经过多次打磨、迭代、精益求精。最终获得巨大成功的爆款可能是整个公司技术积累的体现。大众只会对经典产品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但投资人需要全面掌握创新产品背后底层逻辑,出手之前要做长时间的准备研究,把相关技术路径图摸透。

基金命名为“远瞻资本”,意在希望投资中能够能看得更长远。

胡明烈:“早期VC是一个需要长期眼光的行业,一项新技术从走出实验室,到走入大众生活一般需要10到15年时间。15年后的某个“网红爆款”很可能正在某个高校博士团队的实验室里孕育。风险投资的工作,就是提前发掘这样的机会,加速技术转化,信心坚定地陪跑创业者。

早期VC离钱非常远。做早期投资人最好自己已经财务自由,不是为了赚钱而来。如果为了赚钱做早期投资,结果可能会非常痛苦。风投基金的回报主要是项目退出后的分红(Carry),假设一位小伙子刚毕业就投中了一个好项目,那也要等上10多年才能分到第一笔大的分红。”

爱好对工作有益

面对投资的“长跑”之路,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抉择:有人追求稳定上市,有人追捕独角兽——打法不同并无绝对的高低之分,但每个投资人只有先认清自己、找准定位,才能走好自己的投资之路。

远瞻资本创始合伙人、总裁李喆是一位电子产品的骨灰级爱好者,同时又是一位金石篆刻艺术的爱好者。这两种身份看似一个“新潮”,一个“复古”,却在这位科技投资人身上得到了和谐统一。

在李喆看来,正是兴趣爱好帮助他认清了自己。

以篆刻艺术为例,它是汉字独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一枚小小的印章结合了书法和镌刻,承载的是历史上重要事件和记录。

通过篆刻艺术传承的历史故事,李喆仿佛看到了朝代轮替、国家兴亡、民族迁徙——具体到个人,其中又有无数的个人经历,有家人流离失所、有亲人悲欢离合。历史的细节通过印章与现实建立起一一对应。这样的体验让他感觉到自己融入了历史,感觉到自己属于东方古老民族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孤家寡人。

李喆:“历史并不遥远,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每个人仍然是历史演变的一部分。作为新时代大国,我们的‘精气神’从哪里来,就是从这里来。心中有了‘天下’的概念,心胸就不会狭窄,眼界就不易低矮。”

在李喆看来,有一项专精的兴趣爱好对工作也大有益处。创业之路非常难,没有千百次的失败不能成功。在创新技术方面,投资人即使不能达到和创业团队同样的理解深度,也至少能够理解关键技术思路。对于爱好领域的研究,就非常有助于思维模式培养和知识积累,并且能帮助拓展与创业团队的关系。每当李喆沉浸于自己的爱好中,就会进入全情投入的“心流”状态。这种深度沉浸研究爱好的状态,无意中又能和创业者对事业的忘我投入产生共鸣,对创业者的内心产生天然的认同。 

完美避开伪风口

躲坑也是一种投资能力。

早期投资领域,项目估值可能因为各色的“风口”而飞涨,但股权投资市场流动性差,“只赚到估值,没赚到钱”的案例比比皆是。

当大众完全厘清某个创新背后的逻辑,那么通常它已经吸引了众多热钱的关注,此时市场一定是拥挤的。公认的机会反而可能成为陷阱。优秀的投资团队普遍对经济周期和技术趋势有所把握,理解 VC 在产业中的定位,当其他机构快速布局的时候,能做到不焦虑——技术创新总是持续存在的,价值最终总会回归。

成立的前五年,远瞻资本非常珍惜手中有限的“子弹”,仅仅出手35次,完美错过了那几年的所有伪风口。近年来,远瞻资本三位合伙人每年接触商业计划书超过1000份,筛选后沟通的项目过200个,进一步深度接触的不到20个,最后真正出手投资的只是个位数。谨慎态度的背后,是大量调查研究、数据统计、田野工作……

远瞻资本合伙人杨倩倩有自己的投资原则。她认为,投资人天生是理性逻辑的;但在做早期投资的时候,却要跨出“反逻辑”的一步,因为有时候“反逻辑”、“反潮流”的才是真正正确的事。这样的“反”绝对不是凭空而来,而是需要深入实地了解情况,实事求是地做出判断。2015年,为了验证线下母婴店的产业逻辑,杨倩倩在三、四线城市跟母婴店老板娘、年轻的新妈妈们聊了一个月的“妈妈经”,通过这场调研,她看到了母婴产业实实在在的样子。最终促成了远瞻资本投资海拍客团队。

远瞻资本的多个早期投资成功案例中,优势同样主要来自“信息差”,即投资团队的认知比市场平均水平领先一步。

梳理过往的投资案例,胡明烈总结认为,优秀的创业者有一定共性:常常是谦虚的,能够用开放的心态听取外部意见——是否按照意见行动是另一会事。优秀的创业者都能够看到非常远的愿景,推动团队往前走,不断想要把企业做大,突破自己的思维边界。

“做得猛的创业者性格上的相似点太多了。你的心有多大,你就能做多大。优秀的创业者对自己和对别人都一样狠,一切为了公司的利益出发。”

2020年对于创业者和投资者而言都是不平凡的一年。

远瞻资本胡明烈提醒创业者,宏观环境影响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未来具有强不确定性;但在国内创投市场,还是有一些机会值得关注。

科创版的成功落地,对于所有创业者和投资人来说都是极大的利好。过去十年,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领域的创业大潮造就了一批富豪。未来,随着科创板的财富效应逐渐显现,会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投入到基础的理工科学技术当中;相对互联网的红海市场,硬科技领域可能会涌现出巨大的机会,也会为社会全面发展带来更多正面效益。

【报名】100+母基金参与,顶端投资人与你相约第一财经股权投资峰会!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