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艺术西区7年养“城”记在京引起广泛关注

来源:东方网    2020-10-13 15:44
来源: 东方网
2020-10-13 15: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日前,由氢互动战略合作伙伴“十乐文化”主办,氢文旅协办的2020北京国际设计周【城市更新,价值复兴】主题论坛在北京圆满落幕。

在为期3天的活动中,亲身操盘过厦门·沙坡尾艺术西区、伦敦·金丝雀码头、北京·郎园Station、香港·PMQ元创方等项目在内的13位业内大咖,针对国内外经典城市更新项目进行了精彩的案例分享。其中,厦门·沙坡尾艺术西区项目因为对旧城的成功改造和更新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

作为项目实际操盘者,厦门沙坡渔港文化创意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泱分享了他从一个建筑师的角度审视的沙坡尾艺术西区7年来从工业“弃点”转变为城市“焦点”的历程。

据宋泱介绍,沙坡尾是厦门最老的城区,算是城市的发源地之一,这里记录着厦门作为渔村的历史。在2010年代,沙坡尾已经成为一个高度老龄化的社区。沿海的工业区停产已逾十年,渔业捕捞也早已不像原先那么发达,俨然成为工业弃点。随着许多有条件居民的迁出了,片区留下了大量低收入的老人。尽管位置夹在厦门大学、白城沙滩和鼓浪屿三个最繁华的区域之间,但沙坡尾基本被人遗忘。

2011年,应厦门思明区政府委托,沙坡渔港文化团队先后邀请到国内外40多支专业团队到沙坡尾探讨与交流,最后得出小尺度渐进式更新的规划原则,在不破坏原有的城市肌理、居民生活和人文生态的前提下,以城市青年驱动力对沙坡尾老城区进行激活与更新。

除去对建筑的保留之外,规划对业态比例也有所要求。沙坡渔港文化团队提出了 40、30、30的原则(433原则),分别是通过置换导入40%全新的业态;提升改造30%原住居民的既有业态;剩下的30%保留原有业态不动。

2014年,由天津愿景规划院的黄晶涛院长主持的沙坡尾行动规划获得了住建部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建筑师王振飞也在同一年带着沙坡尾艺术西区改造项目登上了威尼斯双年展。

经过7年的改造和运营,沙坡尾艺术西区由一个破败厂区华丽变身成为集文艺演出现场、潮流文化集合地、原创市集、知识分享平台等元素为一身的“最具前瞻性的青年社交综合体”,成为厦门本地以及来厦旅游的年轻人必到的城市“焦点”。7年前,沙坡尾的街道上走动着的,都是老年人,而现在,则都是从事各种新潮工作的时髦青年。

除此之外,本次论坛也对“城市更新项目投资决策与融资创新”、“存量改造项目全流程成本控制”、“新产业人口与消费人群的需求”等8大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