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放大招”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11月25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2020年施政报告,香港各界极为关注。如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提出资助2000名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当中包括1600个一般职位及400个创科职位。

香港“放大招”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0-11-30 01:10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20-11-30 01: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1月25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2020年施政报告,香港各界极为关注。舆论点评认为,报告一大亮点是凸显中央支持,带来的进一步思考是如何用好用足中央给予的政策,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施政报告体现了一系列中央挺港政策,包括:中央支持24项涉及税务优惠青年创业支援等政策、支持深化两地金融互联互通、支持巩固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支持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支持优化口岸发展、预留一定数量的内地研发或生产的疫苗等等。

在今年的特殊背景下,这些政策给香港带来极大希望。过去一年,香港经济因社会动荡、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政治形势受到重创,特区政府预测全年经济收缩6.1%。香港各界急迫期望能尽快与内地“双循环”政策对接,走出经济困境。

从这份施政报告可以看出,特区政府在这方面认识充分,制定了不少政策措施。施政报告共提出200项新措施,涵盖了抗疫、创科、金融、跨境基建、青年发展等方方面面,很多方面都对接中央支持,对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其中最为集中的是有关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方面,这包括了深化两地金融互联互通,入股珠海机场以巩固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为港商拓展内销市场,支持香港与深圳共同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港车北上”,新皇岗口岸采用“一地两检”等方略。

这些政策都极为具体,一经公布即引发香港社会广泛讨论。如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提出资助2000名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当中包括1600个一般职位及400个创科职位。

香港未来发展,除了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之外,极为重要的一条是要发展创新科技,完成这一目标必须与深圳、与大湾区内地城市相衔接,实现与内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畅通。从此次施政报告可以看出,未来将快马加鞭,从一个个具体问题入手,加快相互开放。 (王旭)

(王旭)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