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位专家畅想中国运动科技未来 看好产学研一体化

来源:东方网    2020-12-15 10:32
来源: 东方网
2020-12-15 10: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0年12月5日,运动科技大会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纺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以及匹克体育的20余位专家与学者围绕“智能材料研发现状及其在装备应用上的展望”这一重大主题进行跨界碰撞交流和深入研讨。

匹克125·未来运动科技大会研讨会专家组

西安理工大学、匹克西安新材料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峰分享了自己在考察中观察的现象:目前国内的智能材料有智能纤维、压电材料、应力发电等,主要分为主动型与被动型。这些智能材料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外界通过某种方式来放出某些信号并且监测。2018年某公司将态极科技运用到运动产品后我们持续研究发现,穿戴型的智能材料在运动装备上运用有较大的可能性。”

面对这一现象,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朱美芳细致剖析后指出“目前大学里有关智能材料的专利数量较多,但是真正走向产业化的比例比较低。目前我们的科研人员主流还是学生,学生的流动性增强,我们的人才还是半成品,需要到企业去雕琢,进行多学科的交叉流程与合作。科研工作都是有风险的,所以技术投入需要进行多元化投入。目前我们的基础研究是都国家投入,企业投入的较少。而有的企业近几年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了较大的资金和精力,取得卓越的成就,得到界内外的一致好评。因此,希望我们可以联合他们成立研发中心,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挖掘更多的潜在客户,充分发挥高校的作用。”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物力学副教授周兴龙提出:“目前体育的发展无时无刻感受着科技所带来的影响。某些企业深入投入运动科技的研究,目前取得的科研成果给我们带来了参考借鉴的作用。将科技材质与科技技术运用到体育产品、体育赛事、体育康复等方向上将会发挥出巨大的能量。”

最后,匹克体育CEO许志华表示:“未来,匹克体育将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在服装面料进行突破研发。企业内部将成立一个化工部作为一个平台,各高校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运动科技创新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和更实成效不断发展。同时,企业将在全球招揽相关专业与方面的人才,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构建完整的研发体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与会专家学者分别从多维度对“智能材料研发现状及其在装备应用上的展望”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相关专家对议题发言进行了点评。会场讨论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