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吧!青春》: 90后羌族女传承人和她的绣娘们

来源:东方网    2020-12-21 11:52
来源: 东方网
2020-12-21 11: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2月20日21点10分,由四川卫视、四川熊猫梦工场传媒有限公司出品承制,邦德咖啡特约赞助的国内首档青春励志纪实观察类节目《向上吧!青春》第四期节目下集,邀请了青春主人公四川省阿坝州理县羌族刺绣非遗传承人张居悦,与演员黄小蕾和中国社科院冷凇教授、表演艺术家牛群、国内编剧宋方金,以及飞行嘉宾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美兴镇甘家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张飞,一同感受指尖上的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

以前,大多数羌族都生活在海拔1600米以上的高半山上,羌族人总是习惯把村寨住房建在河谷或半山腰,占据着高高的位置,所以也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羌族刺绣,是流行于四川等地羌民族聚居区的一种传统刺绣艺术,如今的羌族人,大多还保持着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的习俗。作为土生土长的羌族人,张居悦受环境的熏陶,自小也喜欢手工。2013年,张居悦大学毕业以后,回到家乡,在理县薛城镇创办了理县囍悦藏羌绣专业合作社。

刚开始创业并不容易,张居悦只会简单的缝缝补补。为了将事情做好,她前往羌绣传承人的家中讨教、学习。后来,张居悦到成都宽窄巷子摆地摊,积累下越来越多的回头客订单,合作社的人数也不断增多,全职的绣娘有二三十个,订单多的时候有上百名绣娘手工刺绣,带动了当地妇女灵活就业。她还积极参与“非遗研培计划”,主动将非遗带入高校。2015年,张居悦前往上海大学PACC,给学生做讲座时,通过在那儿的驻地交流,结识了相关的老师和设计师,一起探讨如何将传统羌绣技艺融入到跨界,最终创作出名为“大山之托”的礼服。同年7月,羌绣礼服作品“大山之托”在法国的秋冬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亮相,张居悦把传统的羌绣技艺融入到跨界高定当中,把这片绣片承载着她们振兴羌绣手工艺的梦想,带出大山,走向世界,让我们深刻领略到羌绣这一非遗的魅力,也看到了年轻一代非遗传承人的视野和传承创新的可能性。演员黄小蕾还在现场实名羡慕,表示特别希望能够穿上这样的服装参加国际电影节。

但同时,一个绣娘差不多要花两个月的时间,才能一针一线制作出一款羌绣绣花鞋。经过从织布到打布壳,再到剪纸、做蜜蜡鞋底等等工序,才有300块钱的收入,张居悦面临着“一边找市场、订单,一边找绣娘”的现实困境。现场的嘉宾们纷纷支招,希望打开销路。曾带领乡亲们走出了一条特色脱贫路,通过发布在海拔3200多米的高山上吃饭、夫妻日常生活的视频,将一个不知名的村庄变成了人人向往的“忘忧云庭”的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老营乡的扶贫驻村书记张飞,也在现场介绍自己直播带货的经验,希望能帮助张居悦。尽管打开销路之路漫漫,但在张居悦看来:“手工的羌绣是有温度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一台机器可以生产出无数的绣片,但是我们做手工的,一张绣片就是一个绣娘做的,文化价值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业……非常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跟我一起干。”

牛群老师也忍不住点赞:“从小立志做有用的人,要做有意义的事,你已经是有用的人,很有用的人,正在做着非常有意义的事……这份文化使命担当,90后,她是有一份感情,有一份敬畏,有一份责任,有一份献身精神,这一点我觉得是年轻人是特别特别的,在当今来说,难能可贵!”

更多精彩短视频请关注节目官方快手号《向上吧!青春》,还可以来“网易新闻”超级IP季看更多节目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