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二实校蓝天路小学:探索多学科智慧教学模式,推动学校五育融合发展

来源:东方网    2020-12-22 10:50
来源: 东方网
2020-12-22 10: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19年年底,蚌埠市全面推进智慧学校建设项目,覆盖全市六区三县800余所学校,6000余个班级,通过“智慧学校建设”以及“因材施教提升”两大工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过程中,各校融合技术与教学,探索信息化产品的深度应用,涌现出一批批智慧教育建设的优秀应用范例,并形成具有蚌埠特色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在蚌埠第二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蓝天路小学,教学改革已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学校为每位老师配备了智慧教学设备,探索基于智慧课堂模式的教学改革,通过“五育”并举的贯彻落实,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

“我们可以通过系统自动报听写,后台能够快速收到学生的听写作业,智能生成分析报告,显示出每个字的听写准确率、写错的学生名单以及错误之处。”学校语文老师谢爽表示,智慧教学模式让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实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目前,在蓝天路小学,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到智慧课堂的应用实践中来,结合自己任教学科的特点,打造不同学科教学范式,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有智慧。

12月9日,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应用现场会在蚌埠隆重召开,蓝天路小学作为考察点之一,通过主题汇报、应用体验、互动交流等方式,展现了独具特色的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尤其是现场多学科的智慧教学观摩课,获得了各级领导的肯定。

书法课上,学校老师展示了书写与“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在夯实学生基本书写能力的同时,让顶尖的信息技术助力古老的文化传承;音乐课上,老师利用智慧教学平台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英语课上,老师根据平台的电子课本,创设标准的语言环境;心理健康课上,老师巧妙借助智慧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专心学习和做事的能力;创客实验室里,小创客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合作设计“智能接待机器人”……

“技术的进步,让减负增效落在实处,也让蓝天路小学的素质教育更有抓手。”正如新华社报道称,信息技术的加持,让老师减少了繁琐重复的批改工作量,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寓教于乐的教学,落实学校一直遵循的“儿童视角”、“知行合一”,让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里真正得到体现。

“教学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与传统课堂相比,智慧课堂里,老师们更关注学生‘分析、评价、创造’这些高阶认知目标的达成。” 学校校长杨橙表示,近年来,学校通过多学科智慧教学模式齐头并进的方式推动“五育”并举,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来探索对学生过程化、多元化、智慧化的评价。

基于“大数据、云存储、移动计算”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应用,蓝天路小学实现了数据的综合利用和立体化呈现,能够直观了解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发展情况,有效解决了传统评价的局限性与“成长记录册”的繁琐性,为教育评价制度由“甄别、筛选”向“发展、激励”转型做出了有益的创新和尝试。

从国家意志层面的“五育并举”到学校精神层面的“知行合一”,蓝天路小学做到了有机融合,未来还将继续以“智慧学校”建设为切入点,通过智慧手段促进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全面育人模式,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努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