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基金发行突破三万亿 公募机构头部效应凸显

截至12月24日,年内新成立的基金发行总规模已超过3万亿元,创下公募基金行业新的历史纪录,而这一数值也逼近2017至2019年三年基金发行总规模之和。推动加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衔接,继续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推动健全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长周期考核机制。

年内基金发行突破三万亿 公募机构头部效应凸显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0-12-25 09:41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20-12-25 09:4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截至12月24日,年内新成立的基金发行总规模已超过3万亿元,创下公募基金行业新的历史纪录,而这一数值也逼近2017至2019年三年基金发行总规模之和。从基金类型来看,主动权益基金、“固收+”等产品增势突出,其中主动权益基金发行总规模超过1.5万亿元,占据年内基金发行的“半壁江山”。

2020年以来,公募基金在去年的高起点上再次实现了庞大的发行规模。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12月24日,年内共发行了1432只基金,调整后的发行份额达到3.11万亿份,相比较2019年全年的发行规模1.42万亿份,增长近119%,实际上,公募基金2020年发行规模已经逼近2017年至2019年三年基金发行总规模之和。

从基金类型来看,主动权益类基金是新发队伍的最大驱动力。同花顺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主动权益基金发行总规模超过1.5万亿元,占据基金发行的半壁江山,近100只主动权益基金采用按比例配售,25只基金发行规模超过百亿元。

另一方面,偏债混合型基金和二级债基的规模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固收+”策略开始成为市场主流之一。截至目前,全年共发行超300只“固收+”产品,累计规模接近3500亿元,超过2019年发行规模的6倍。

从发行机构来看,公募机构头部效应日渐凸显。据植信投资研究院统计,截至12月中旬,累计142 家基金公司发行非货币基金,其中规模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占总规模的40.8%,规模排名前14的基金公司累计发行规模占总规模的一半以上,展现出较为明显的头部集中度。

随着政策信号的释放,未来或有更多资金“借基入市”。12月22日,在对2021年资本市场的重点工作部署上,证监会表示,要着力加强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增强财富管理功能,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助力扩大内需。推动加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衔接,继续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推动健全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长周期考核机制。

 

(罗逸姝)

【责任编辑:涂恬】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