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吧!青春》带领观众走进科普直播

来源:东方网    2021-01-04 14:02
来源: 东方网
2021-01-04 14: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月3日21点10分,由四川卫视、四川熊猫梦工场传媒有限公司出品承制,邦德咖啡特约赞助的国内首档青春励志纪实观察类节目《向上吧!青春》第五期节目下集,邀请了青春主人公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治林,与演员黄小蕾和中国社科院冷凇教授、表演艺术家牛群、国内编剧宋方金,以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则贤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普作家吴宝俊博士两名飞行嘉宾,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告诉观众树叶变黄的原因,并带领观众走进科普直播与科学的殿堂。

十几年前,一个被物理学前沿科普杂志所吸引的小男孩,或许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在科普的角色上,向百万网友直播物理实验,并因此让他所在的国内一流科研院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摆脱“高冷”,平添“萌趣”,而当年那个小男孩就是如今被网友唤作“大师兄”的李治林。虽然李治林一直都对科普很感兴趣,想向大众传播科普知识,但一开始却找不到“组织”。后来,李治林找到研究所的成蒙师兄,大家最先从微信公众号以及科普道具做起。随着视频类直播网站兴起,李治林等人也开始利用视频直播网站向受众进行科普传播。

2019年3月,“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在B站上线,在这个二次元文化“大本营”、7成以上用户年龄低于24岁的平台上,一群物理博士生、硕士生做实验,发弹幕——坚持每周三进行一次2小时的直播,从用一杯水、一张画向物理“小白”网友们解释什么是“斯涅尔定律”,到回答“米饭煮熟之后米粒为什么会变透明”这样的问题——最火的一次,有144万人次同时在线观看。直播开通之后,中科院物理所华丽转身,成了网友们的“中二所”,李治林这个“正经物理学博士”,也成了网友心目中“做实验永不翻车”的“大师兄”。虽然一开始做科普直播受到了一些质疑,但在李治林等人看来,“一个事情要真正服务于大家,它要落地的,不能永远都是高高在上地飘在那里,总要在科学与通俗之间进行一个平衡”。

虽然进行科普工作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但在吴宝俊看来,“科学家这个职业,他不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研究上,他也必须花些时间,把他做的这些东西告诉世人,提升公民科学素养,要贡献一份自己力量,而且科学家还希望后继有人”。李治林也表示:“只要我们把自己所学习的取得的东西回馈给大家,服务更多的人,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观看了短片后,牛群老师却用“犀利”的语言表示自己不认为他们是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家。牛群老师表示:“你们所做的事情,是科学家和祖国的明天和孩子们连接的导师做的事,在我心目中,你们是科学的导师,因为一个国家的强盛,尤其是现代的社会,一定是科技强盛,国家才有强盛的前提……你们做的这个事情,对于国家、对于民族的未来,是极有意义的,向你们致以衷心的敬意、谢意,太辛苦了!” 1966年的“小曹”(曹则贤教授)表示非常认同1949年的“老牛”(牛群老师)所说的,他认为:“这是一个科学和大众之间的桥梁,但是这种科学和大众之间的桥梁需要的是严肃的一线科学家来做。”除了进行线上直播科普以外,早在2004年,中国科学院每年都会在线下设立公众科学日,让高端科技走进生活,在青少年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技是贯穿始终的不竭动力。李治林在带领“中二所”科普团队的同时,科研工作也稳步进行,他的研究方向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理世界中的新现象、新规律,为未来研发更多材料和器件打下基础。

本期《向上吧!青春》带领观众一起走进了“中二所”,在有趣的科普直播中,走进科学的殿堂。更多精彩短视频请关注节目官方快手号《向上吧!青春》,还可以带上话题#向上吧青春#,记录下你的青春点滴,也可以来“网易新闻”超级IP季看更多节目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