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一家人、一条心、一件事” 房山汇集众力助受援地“清零”贫困人口40余万

来源:东方网    2021-01-12 16:56
来源: 东方网
2021-01-12 16: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记者从房山“两会”上了解到,“十三五”时期,房山区秉承“一家人、一条心、一件事”的帮扶原则,用心用情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构建“大扶贫”格局,有效调动政府、社会和群众等多方力量,聚 众力、汇众智、集众志,精准开展产业扶贫、人才扶贫、消费扶贫,全面助力湖北省巴东县和房县、内蒙古察右中旗和突泉县、河北省涞水县、曲阳县6个受援地如期脱贫“摘帽”,实现40.1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清零”。

政府精准发力,力求“帮到点子上”。坚持项目精准安排、资金精准使用、人才精准支援,针对受援地资源禀赋和实际需求,房山区统筹安排帮扶资金10.5亿元,支持突泉肉奶牛、涞水文旅等336个带贫效益好、带贫人数多的扶贫项目,精准带动20.6万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同时,结合受援地所需和人才所长,精准选派23名优秀干部、289名专业人才深入扶贫一线,在新农村建设、中医诊疗等领域施展才干、助力脱贫。

市场协同用力,坚持多方联动、优势互补。围绕实现企业优势与受援地产业资源、人力资源的双向对接,深入实施“万企帮万村”等扶贫项目,找准帮扶契合点,增强帮扶实效,成功引导31家企业开展产业帮扶,累计投资60亿元、带动脱贫2.7万人,实现年产值10亿元,年纳税1.2亿元,对受援地二三产业支撑效应逐渐显现。产业帮扶过程,加强政策衔接、突出优势互补,围绕疏解非首都功能,引导北京公交集团、大唐融合信息服务公司、金隅集团等大型企业入驻涞水、曲阳布局生产,依托“突泉焊工”人力资源优势 ,引导韩建河山管业落地建厂,借助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房县黄酒、巴东特色中药材等“金字招牌”,引导忠和酒业、时珍堂药业等深化合作,发挥首都科技优势,引导航天恒丰技术入股突泉微生物菌剂产品开发项目,同步解决秸秆焚烧难题、带动贫困人口增收。特别是,支持凯达恒业落地乌兰察布,建设马铃薯加工产业示范园,已完成投资23.5亿元,累计带动3万农户参与种植,有效实现了以产业带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百姓共同给力,激励群众自觉参与扶贫支援。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多方拓展销售渠道,动员引导全区广大群众自觉支持、积极参与扶贫工作。坚持线上线下两手抓,一手抓实体平台搭建,在全市率先建立消费扶贫双创中心、消费扶贫党建基地,形成了“大宗售靠中联正兴分中心、精品展销有三仁公司分中心、便捷消费依托华冠超市专区(柜)”的三级消费扶贫模式,积极推动扶贫产品“七进”活动,实现巴东橙子、突泉大米、察右中旗胡萝卜等500余种扶贫产品长期“上架”、长期展销。一手抓线上促销,通过线上“扶贫大集”、直播活动等多种途径,更好地推动扶贫产品“飞”出农田大山、走进百姓生活。“十三五”期间,累计销售各地农特产品3.68亿元,带动4.5万名贫困人口增收。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