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理解看似简单却答不出重点?跟着新东方在线这样掌握方法

来源:东方网    2021-03-11 10:18
来源: 东方网
2021-03-11 10: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谈起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相信很多同学都有类似的误区,认为阅读理解的主观题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只要依据答题模版的套路作答,符合答题逻辑和常识,就能得分。

其实不然,就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的考察重点记叙文来说,其考点繁多、问题类型丰富、解题技巧与方法更是有因可循,需要同学们具备完善的分析思维与总结概括能力。

今天,新东方在线老师整理了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的文体知识及答题方法,以供同学们参考。

(图片来源网络)

记叙文阅读理解整体感知的步骤

初中记叙文常通过对事物及人物的描写来反映某些深刻主题,因此,有关阅读理解的整体感知是同学们解读文章时重要的解题思路。

想要读懂文章,同学们首先需要观察记叙文阅读的内容与目标。在阅读文章时,同学们需要先圈出文章的重点词汇和关键句,确定文章的叙述对象及主要内容。在作答前,同学们需要重返文章,理清各段落间的联系,把握行文逻辑以便体会作者的态度、情感,最后再结合材料内容对题干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学会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不仅能帮助同学们把握中心,探究领悟文章的内涵,还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精要概括能力。

不同描写下整体感知的方法

人物描写。作为初中阶段最常见、最主要的表达方式之一,人物描写通常需要同学们在分析人物时通过作者个性化的语言,洞察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征,常见考察点有外貌、衣着、神态以及特定环境下心理变化的描述。

 事物描写。有关事物描写的文章最主要需要同学们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历、结果,在此基础上抓住事物的形象特征能够快速准确地体会作者的感悟态度,有效梳理出文章脉络。

 环境描写。初中记叙文的环境描写常分为两种,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需要同学们注意文章中所交代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社会环境则包括文章叙述的时代背景、特征和习俗等。

想要了解更多描写手法和描写对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学们可以下载新东方在线APP进行系统学习或向老师咨询。

(图片来源网络)

记叙文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

同学们在作答阅读理解题目时,第一步需要审清题干含义,以此来判断出题方向和解题原则,在此基础上将题干问题代入原文,按照需求去寻找问题考察来源。新东方在线老师提醒,初中记叙文阅读通常会按时间线及段落优先的原则命题,因此题干的考察形式为从前至后,逐步深入。

在确定题干来源的大致段落范围后,就需要同学们按照整体感知的解读方法去抓取关键词、句,快速感知文章缩小内容范围,最后按照选定内容归纳含义来提炼解题话术。需要注意的是,同学们在归纳话术时要注意简洁、有效和连贯这三大基本点,这样也能够最大程度避免失分。

最后,新东方在线老师指出,整体感知方法及阅读解题技巧更偏向理论知识。不同文章作者的描写手法不同,同学们想要在考试中灵活运用还需要在日常训练中进行归纳总结。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