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公司将借助其新能源产业优势,通过大力发展“渔光一体”光伏电站所发清洁电力实现碳减排,助力我国能源转型升级。竹缠绕复合材料的推广应用,将大幅度减少钢铁、水泥、塑料等化石资源的开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来源:经济日报    2021-03-12 06:37
来源: 经济日报
2021-03-12 06:3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全国人大代表刘汉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加快发展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推进汽车电动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清洁化,不仅是我国达成碳中和目标,实现绿色清洁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气候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

刘汉元代表介绍,今年2月1日,通威集团宣布全面启动碳中和规划。公司将借助其新能源产业优势,通过大力发展“渔光一体”光伏电站所发清洁电力实现碳减排,助力我国能源转型升级。

全国政协委员胡可一

“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意味着中国能源体系乃至整体经济运行方式必须深刻转型。”全国政协委员、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委主任胡可一说。

胡可一委员建议,调动企业以及上游能源企业参与绿色研发,布局替代燃料基础设施建设、建造、运营等活动的积极性;在顶层规划中对替代燃料进行重点分析、超前规划;推动绿色能源转型的高质量发展,整合行业内外的优势资源并开展合力攻关。在国际合作层面上吸收消化低碳和零碳技术并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新标准、规范规则的制定,将极大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全国人大代表俞学文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武义县柳城畲族镇青坑村村委会主任俞学文今年提交了“关于加快竹缠绕复合材料技术产业化”的建议。他认为,我国是产竹大国,每年可砍伐利用的竹资源有1.5亿吨。竹缠绕复合材料的推广应用,将大幅度减少钢铁、水泥、塑料等化石资源的开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有助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盘活我国竹林资源,助力乡村振兴;采用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速生竹,大量替代钢材水泥塑料等高能耗高排放矿石资源,有助于提前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为消除贫困提供中国解决方案。”俞学文代表表示。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