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振兴乡村经济,需加强乡村数字素养培育与PC普及

来源:东方网    2021-03-16 15:06
来源: 东方网
2021-03-16 15: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脱贫攻坚的胜利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我国仍有5.6亿农村人口,广袤的乡村地区如何实现振兴?3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 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提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需从“新IT”基础设施和数字素养两方面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促进数字科技真正赋能于农村、农民、农业,推动乡村发展。同时,报告还指出,PC(个人电脑)是数字时代重要的生产力工具,也是数字化转型和乡村振兴的基础战略工具,建议面向农村推广个人电脑设备与多样化的数字服务。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三农”工作重点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起步之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重心放在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上。目前,数字科技加速融入乡村发展的各个场景,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提升。

想要更好地拥抱数字化转型,务必提升国民数字素养。对此,社科院首次发起针对我国居民数字素养的调查研究,为加快提升数字素养、推动数字科技赋能乡村提供参考和建议。

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参差不齐,平均得分仅43.6分(满分为100分),受访者在专业领域数字化应用能力、数字内容创建能力、数字化协作、电脑使用等多个方面的得分比例较低。 调研发现,“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差距达37.5%”“农民数字素养得分显著低于其他职业类型群体”“电脑使用能力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 “个人电脑等数字化工具的价值尚有很大开发空间”。

如何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从而助力乡村振兴?报告建议,可从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提升两个方向发力:一方面,加快以云计算、大数据、AI等为代表的“新IT”数字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布局,进一步促进数字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统筹制定农村数字素养提升行动规划,解决广大农民在数字时代“有机遇,抓不住;有条件,不会用”的问题。

报告指出,PC(个人电脑)是数字时代重要的生产力工具,也是数字化转型和乡村振兴的基础战略工具。针对农民个人电脑使用能力不足、数字化增收能力差等短板,建议面向农村推广个人电脑设备与多样化的数字服务,从而促进农民接入和使用互联网从事创造性、生产性活动,切实提升数字素养和收入水平。

为让乡村地区更好地应用数字技术,报告对几个通过数字化振兴乡村经济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这些案例对于其他乡村和企业探索科技助农新方式,具有一定的学习和参考价值。比如:联想将“新IT”技术和相关解决方案下沉到陕西梁家河村田间地头,通过搭建智慧农业生态体系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农业汇集,帮助当地苹果产业实现数字化发展、拓宽苹果销路、助力果农增收;浙江大学与浙江德清三林村“校地携手”建立数字乡村研究机构、培育数字农创人才,打造出数字乡村建设样本;江苏东风村则通过完善硬件措施、强化专业网络知识培训,推动家具网销特色产业壮大,走出了一条农村电商致富路。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