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对炒房客坚决“闭门谢客”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好转,不少城市房地产市场近期逐步回暖。一方面,多家长租公寓入住率超过90%,租赁市场一片欣欣向荣;另一方面,部分银行房贷审核不严格,资金违规进入楼市,炒房客仍在蠢蠢欲动。

观点:对炒房客坚决“闭门谢客”

来源:经济日报    2021-03-23 08:00
来源: 经济日报
2021-03-23 08: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好转,不少城市房地产市场近期逐步回暖。一方面,多家长租公寓入住率超过90%,租赁市场一片欣欣向荣;另一方面,部分银行房贷审核不严格,资金违规进入楼市,炒房客仍在蠢蠢欲动。

炒房客的“春天”难道又要来了吗?

实际上,不少城市已经对炒房客发出明确的“闭门谢客”信号。

首先,各地加码堵截经营贷炒房。今年以来,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全面排查辖区内银行机构,防止经营性贷款等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不少地方近期已经发布排查结果。从中不难看出,各地对于相关问题并没有回避,对于斩断经营贷炒房的决心没有改变,并已责令相关银行立即整改,限期收回违规贷款,对相关责任人员严肃问责。

其次,精准打击学区房炒作行为。学区房历来是楼市炒作的重点,目前一些城市学区房热度又有攀升,炒房客伺机而动。对此,不少城市予以坚决打击。比如,北京通过推行多校划片,逐渐淡化学区概念;上海推动14家房地产经纪机构签署承诺书,规范房源挂牌和信息发布。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政策精准有力度,学区房炒作就会“凉凉”。

再次,对制造楼市恐慌情绪者零容忍。房住不炒,岂容自媒体和中介乱炒。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自媒体账号和中介机构渲染个别成交案例,臆测楼市调控政策,加重了购房者的恐慌心理。令人欣慰的是,这些账号和机构相继被相关部门约谈,不实信息已经被清理删除,相关部门下一步还会加强相关信息发布审核,不允许诱导助推炒作房价行为。只要稳住了预期,稳住楼市还会远吗?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房住不炒”还是“因城施策”,政策的出发点都不是打压房地产市场,而是要抑制炒房行为,意在解决房价过快上涨带来的社会问题和风险。

当然,不同的购房者,需求自然不尽相同。对于刚需群体而言,买房就是为了居住;而对于炒房客来讲,买房则是为投资增值,最后的结果就是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只有不断弱化楼市的投资属性,才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从长远看,租购同权或将成为抑制炒房客的有效手段。“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实际上,只要是以居住为目的,租房就应该享有与购房同样的社会服务权利,这不仅能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也有利于建立住房市场长效机制。这样一来,通过炒房牟取暴利自然就会不可持续。当然,从目前看,租购同权要想真正落地,还有不少实际困难,尤其是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不同城市面临的情况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多部门群策群力共同谋划,久久为功持续推进。

(郭存举)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