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拓商机 中非经贸双循环创新篇

来源:东方网    2021-03-31 10:47
来源: 东方网
2021-03-31 10: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过去的20年间,中非贸易额翻了20倍,直接投资存量翻了100倍。即使是在新常态下的2020年,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仍基本与2019年持平。目前,非洲已形成多样化的经济发展格局,经济增长潜力有待被进一步激发。而位于非洲东部的乌干达,是东非的中心,被誉为“非洲明珠”,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营商环境不断改进,引来国际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其中,纺织业被视为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的朝阳产业,更是备受瞩目。

为了让更多中国企业进一步了解乌干达纺织业的投资以及经营现状,3月25日下午,由乌干达共和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主办,广州流花服装批发市场协办的“走出去,促联谊,拓商机走进乌干达纺织业投资说明会”在广州花园酒店芙蓉厅召开。乌干达广州领事馆总领事所罗门·鲁特加(Solomon Rutega)先生,和广州市商务局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处以及广州市一带一路投资企业联合会外联部的相关负责人,还有广州流花服装批发市场总经理曾志锋先生一同参与了本次会议,就乌干达纺织业的发展前景、未来布局、升级改造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分析,为在场投资者答疑解惑。

在发言中,乌干达广州领事馆总领事所罗门·鲁特加先生感谢中国政府为深化中乌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努力,也坦言,新常态下,非洲各国的经济贸易领域都面临着或多或少的挑战。“但通过与广州流花服装市场的合作、交流,我们发现,挑战也意味着机遇。”他表示,乌干达的纺织业需要进一步完善整个产业链的建设,而广州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整个中国纺织业,乃至时尚服装业的光荣历史面貌。 “我们希望借鉴这个优秀经验,通过线上线下交流合作,延续中乌,特别是广州和乌干达的友好合作。我们也诚挚邀请中国的企业家、投资者来乌干达大展拳脚,实现互惠互利。”

广州流花服装批发市场总经理曾志锋先生在发言时表示,广州流花服装批发市场作为中国国内经营历史最长、出口品类最全、占比最高、规模最大、出口国家最多的外贸服装批发市场之一,一直都与非洲盟友携手,期待共同创造新的合作与商机。他呼吁在座企业家和投资者多了解乌干达的投资和产业优势,走出国门,一同发展新篇章。

本次说明会以线下线上同步直播形式进行,乌干达外交部国际经济合作部司司长乔伊斯·奥内克女士通过线上直播发言,她感谢流花市场为乌干达打开了沟通和促成合作的大门,并强调:“乌干达对外国投资几乎没有行业、投资比例等限制,大部分商品进入欧美等国家都能享受免关税或免配额待遇,比如纺织品。除了丰富的资源和国际惠利政策,乌干达还具有便利的地理优势,其地处非洲中心地带,市场极为广阔,是欧美品牌服装商眼中的热土。我们希望中国的投资者能和我门一起升级整个纺织产业链,合作互赢,共同完成这项伟大的事业。”此外,乌干达投资管理局,乌干达投资政策、激励策略和环境主任劳伦斯·本斯(Mr. Lawrence Byensi) 先生也补充说明,“资本自由进出、货币自由兑换、人口密度大、劳动力成本低都是乌干达的投资优势。我们还成立了一站式服务机构,提高服务标准和便利度,为投资者创造更良好的营商环境。”乌干达纺织发展组织常务董事长乔利·萨布恩女士(Ms. Jolly Sabune)介绍乌干达纺织业及其发展前景时也强调,将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来乌投资纺织业,而世界银行、联合国贸发会议以及世界贸易组织联合推出了一份报告称,乌干达纺织工业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在交流环节,在场企业家和投资者通过线上线下提问,就企业投资资质、纺织与服装产业现状、 电子商务等问题展开讨论。其中,有关线上贸易、在线采购等问题被多次提及,一定程度反映了在新常态下建立跨境电商的迫切性。有鉴于此,广州流花服装批发市场于2020年全面启动线上线下整体升级项目,争取在短期内建立多模式融合的跨境电商平台,帮助国际采购商和国内服饰设计及生产制造企业跨越各种国际贸易的障碍,打造出有别于以往低成本加工制造为核心的外贸服饰产业模式,形成升级版的拥有自主设计知识产权,并有可控产业链供应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外贸服饰产业平台及链条。

乌干达广州领事馆总领事所罗门·鲁特加对此表示关注,他表示,通过互联网将中国和非洲各国企业链接在一起,为中国与非洲国家间的经贸往来搭起一座联系的桥梁,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据悉,流花服装跨境电商平台已在紧张开发建设和内部验收试运行阶段。该项目将全面推向国际市场,培养传统服装外贸行业商户线上经营和交易的习惯,有效利用海外已有的流花市场品牌优势,直接触达累积自有采购商资源,拓展新的国际采购商线上流量,线上线下同步提供外贸综合服务,从而成为切合跨境B2B/B2C采购模式的新型外贸数字化交易平台。今后,该项目还将在完善国际贸易投资板块的基础上,携手更多中国企业与非洲国家有联系的中国企业到条件成熟的非洲国家建立业务合作,加强中非文化交流,增进中非企业间的相互了解,为中非经贸双循环再创新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