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乳业独家赞助《典籍里的中国》缘何如此受欢迎?

来源:东方网    2021-04-09 14:42
来源: 东方网
2021-04-09 14: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光明乳业是百年民族品牌,优秀的产品品质建立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并且有深度的文化内涵也赋予了品牌特质。继去年赞助央视《故事里的中国》获得白玉兰奖后,今年携手央视再度向大家敬献“神仙综艺”《典籍里的中国》,一经播出,立马火爆出圈。节目以独特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直指人心,它不仅为文化年味增添了新的可能,更以非凡的史识、史才、史德,成功为文化节目树立起了新的标杆,那么,该节目到底什么魅力如此受欢迎呢?

经典感悟,中国精神永驻

节目通过戏剧的方式演绎“古代护书人”伏生的故事。主持人撒贝宁“穿越时空”,以“当代读书人”的身份与伏生对谈,一起看《尚书》千年流传,与伏生老先生一起感受书中故事、解读书中思想、感受文化传承,让电视机前的你也一起参与见证这千年的文化历程。

把古籍变成观众可感知、可共情的作品,不仅靠舞台硬件的升级和翻阅背后详实的史料支撑,更是像网友评说的用心、专业和细节。仅《尚书》第一期节目就咨询了65位相关专家,查询68本相关书籍和上千篇论文,整理几百万字的资料,剧本前后修改多达53个版本,专业让节目更精彩,精益求精让呈现更完美。

文化盛宴,传统再现生机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在2月17日发布文章《中国日记丨假日文化盛宴:让传统走出历史》,解析了《典籍里的中国》火起来的关键原因。

传统经典,注入潮流

这个节目为什么火?立足中华优秀文化是关键。民族精神不在虚无缥缈只在口耳相传,节目把中国的典籍呈现在大家眼前,让大家在回望典籍中感受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现代技术,精彩呈现

《典籍里的中国》从电视节目的表达优势出发,综合运用了环幕投屏、AR、实时跟踪等新科技手段呈现经典,打造出穿越历史时空的感觉,让观众沉浸其中感受历史的源远流长。沉浸式的体验让存在于“故纸堆”和“象牙塔”中的传统文化,能够打破时空间隔,引发共鸣,得到网友的好评。这是节目的突破,也是文化的革新。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中国纪检监察报》在2月19日发布的文章《文化之约丨民惟邦本 从〈典籍里的中国〉走近〈尚书〉》中表示,节目不仅呈现了精彩的舞台演出,更着力于展现《尚书》中华夏九州的家国概念和“民惟邦本”的思想。

戏剧展现节目创新

如何把《尚书》这样千年传承的经典变成让观众能够感知到的文化大餐?此次《典籍里的中国》创新加入戏剧部分让故事更有吸引力,演员在对角色的塑造上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主题立意相辅相成

戏剧化结构和影视化表达是创新之处,而更大的创意是主题和立意的互相支撑。如大禹治水或武王伐纣都围绕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一鲜明主题展开。

历经千年,仍然能够历久弥新;弦歌不辍,依旧能够薪火相传。因为我们的文化在任何时代下都充满了新的活力,在新时代也能够与时俱进,成就新的鲜活力量。

正如中华典籍历经千百年,今天依然新鲜地滋养着我们的思想,光明乳企作为百年乳业也将一直秉持着品质和初心,始终不断创新,把新鲜的活力贯穿于百年的品质之中,用鲜活的营养滋养着大家的健康!

光明乳业邀请你一起走进典籍的世界,共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起感受让我们荣耀和骄傲的历史!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