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在参加《财经》智库主办的“2021全球经济信心指数”发布会时表示,我国消费的主要生力军是中等收入群体,释放消费潜力的关键是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1-04-13 02:05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21-04-13 02: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在参加《财经》智库主办的“2021全球经济信心指数”发布会时表示,我国消费的主要生力军是中等收入群体,释放消费潜力的关键是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蔡昉表示,“十四五”时期应关注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从国际经验来看,在各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面临两个转折点,即劳动年龄人口峰值和人口总量峰值。其中,201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跨过峰值,现在处于负增长状态。劳动力数量短缺冲击供给侧,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人力资本改善速度放慢,资本回报率下降,同时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也减慢。我国人口总量峰值或将在2025年出现。总人口的负增长不仅会带来潜在增长率下降,还会造成投资和消费需求不足。

蔡昉介绍,老龄化一般会产生三个效应。一是人口总量效应。人生下来就是消费者,人口增长缓慢,消费增长就缓慢。如果人口负增长,其他条件不变,消费也将负增长;二是人口年龄结构效应。人老了以后消费倾向会下降。例如,在发达国家,许多老年人收入并不低,但他们的消费却在减少,这被称为退休消费之谜;三是收入分配效应。如果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大,穷人边际消费倾向高,但收入低,而富人不愿意消费,也会影响到消费。

老龄化对消费产生不利影响,对于如何提振消费,蔡昉认为,促进消费真正的生力军是中等收入群体,因此今后政策重点在于不断扩大培养中等收入群体,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未来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目标主要来自两个部分,一是脱离绝对贫困后的群体。我国完成脱贫攻坚后,有1亿人摆脱绝对贫困,接下来有望培养成为中等收入群体,主要路径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二是广大城市务工人员。我国有2.9亿农民工,其中1.73亿是进城的,1.35亿基本住在城市,比较稳定,这些人也有望成为中等收入群体。关键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等。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