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编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 完善新业态知识产权立法

4月25日,记者从国新办发布会上获悉,相关部门将加强知识产权顶层设计,加快编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围绕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重点落实好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立法。

加快编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 完善新业态知识产权立法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1-04-26 07:10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21-04-26 07: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4月25日,记者从国新办发布会上获悉,相关部门将加强知识产权顶层设计,加快编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同时,围绕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重点落实好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立法。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也加速显现。其中,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完成专利法、著作权法修改,建立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提升至80.05分。

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2020全年授权发明专利53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8件,超额完成国家“十三五”规划目标。我国申请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交的PCT国际专利申请达到6.9万件,稳居世界首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排名第14位,较2015年提升15位。

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2020年,世界领先的5000个品牌中,中国占到408个,总价值达1.6万亿美元。我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总额达2180亿元,同比增长43.9%。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对于未来五年的知识产权工作,“十四五”规划纲要作了新的明确部署。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具体来说,在规划指标中,将“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作为重要指标列入,替换了“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的“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这将有力地推动实现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在创新驱动发展篇中,将“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体制”单独作为一节,并部署了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等重大任务。

申长雨指出,下一步,将做好配套的顶层设计,包括制定好、实施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重点专项规划。适当加强中央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事权,做到与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有机衔接、细化落实。

同时,将完善制度机制。围绕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重点落实好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立法,健全行政执法指导机制和仲裁调解、维权援助体系。

其中围绕大数据的知识产权保护,申长雨表示,重点是要处理好保护和使用、安全与隐私的关系,促进数据资源既能有序进入要素市场,同时还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关于人工智能的知识产权保护,目前社会关注的重点主要是人工智能完成的作品和发明创造能否产生新的知识产权,以及权利归属问题。当前,围绕这些问题正积极听取学界和产业界的意见,研究相关制度设计,并在有关规划文件中及时加以体现。”申长雨说。

此外,将持续深化改革。重点优化专利资助奖励政策和考核评价机制,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更好地保护和激励高价值专利,壮大专利密集型产业。同时,改革国有知识产权归属和权益分配机制,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处置的自主权,完善无形资产评估,促进专利转化运用。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