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236家上市公司业绩“变脸”

年报季进入尾声,A股不少上市公司却出现业绩“变脸”。有专家指出,受疫情及外部环境影响,上市公司修正业绩预告实属正常。但总体来看,业绩“变脸”体现了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发布的不严谨性,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损害投资者权益。

年内236家上市公司业绩“变脸”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21-04-29 07:1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年报季进入尾声,A股不少上市公司却出现业绩“变脸”。据同花顺统计,截至4月28日记者发稿,年内有236家上市公司修正了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专家表示,上市公司业绩“变脸”虽存在一定客观原因,但总体看,仍体现出其业绩预告发布的不严谨性,也会导致不同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要警惕上市公司“变脸”风险。

4月27日晚间,延安必康发布2020年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计2020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1亿元至12亿元,此前预计亏损3.5亿元至4.9亿元。同日,爱迪尔发布2020年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计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5.7亿元,此前预计亏损8.46亿元至9.5亿元。

《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上市公司公告发现,年内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出现业绩“变脸”。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4月28日记者发稿,年内共有236家上市公司修正了年度或季度业绩预告。其中,已披露2020年业绩预告的2437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231家上市公司出现业绩“变脸”,占比近10%,还有5家上市公司修正了今年一季度业绩预告。仅有少数公司上调了业绩预告,多数则向下修正业绩,此外,还有上市公司业绩屡次“变脸”。例如,自2013年以来,贝因美已发布近10次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其中有7次为向下修正或预计由盈转亏。

业绩修正的原因则五花八门,如疫情因素、商誉减值、投资失利、大客户终止合作关系、诉讼问题等。例如,宏达股份在日前发布的2020年度业绩预告更正公告中指出,公司预计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1亿元至23亿元,此前预计亏损10.6亿元到15亿元,原因是公司初期预告并未对四川信托四季度的投资收益进行减值;欧菲光则是因特定客户计划终止与公司及其子公司的采购关系。

针对业绩“变脸”存疑的上市公司,交易所火速发函关注。对于宏达股份的业绩预告更正,上交所当天火速下发问询函;翰宇药业、卓翼科技等也因业绩预告修正收到深交所关注函。

有专家指出,受疫情及外部环境影响,上市公司修正业绩预告实属正常。但总体来看,业绩“变脸”体现了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发布的不严谨性,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损害投资者权益。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业绩变脸往往有会计准则变更、部分重大事项未计提、产品出现问题导致退货等多种情况。业绩“变脸”虽存在一定的客观原因,但总体看,仍体现出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发布的不严谨性,是对投资者的不负责,会导致不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敏感度较高的投资者,可能会提前察觉上市公司可能“变脸”的情况,进而有所准备。而信息相对闭塞的投资者,其自身利益则被上市公司不严谨的公告所侵害。

陈雳称,投资者要警惕上市公司“变脸”风险,首先需仔细核对上市公司此前的财务报告,看公司是否商誉过高或存在未计提的投资损失;其次,要关注公司是否存在经常修正业绩预告的“黑历史”,即使存在一些特殊情况,频繁变更业绩预告本身也是上市公司对投资者不负责任的一种体现;最后要对公司整体经营情况有一定了解,如因产品退货、库存积压等问题导致业绩不及预期等。

(李静 李犇)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