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发展2020年净利大增130%突破2.4亿元 勾画发展蓝图

来源:东方网    2021-04-29 14:33
来源: 东方网
2021-04-29 14: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4月28日晚间,高新发展(000628)正式发布2020年年报,为投资者带来了一份靓丽“成绩单”的同时,发布公司近20年来首次分红方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17元(含税)。

报告期内,高新发展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建筑施工主业收入和利润都呈现几乎翻倍式的增长,从根本上扭转了过去较长时间几乎每年处于盈亏边缘的不利局面。

需要指出的是,高新发展开展才近一年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及相关服务业务成效显著,已成为上市公司第二大利润来源。

针对未来,高新发展将继续巩固建筑主业,并以智慧城市下游方案解决和数据运营业务为载体,发挥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和高新区资源聚集优势,通过投资并购、合资合作等各种形式向中上游高度相关的物联网、传感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软件等领域进行产业链拓展。

已签约未完工订单金额约188亿元

2020年年报披露,报告期内,高新发展实现营业收入为55.33亿元,同比增长67.12%;实现净利润为2.41亿元,同比增长130.33%;扣非后净利润为1.79亿元,同比上涨74.17%。

针对这份“成绩单”,高新发展指出,营收增长主要系建筑业工程施工收入增加所致,2020年建筑业营业收入约为45.16亿元,同比增长45.54%。利润增长主要原因则源自于上市公司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发展战略,2020年,上市公司建筑施工业务利润继续大幅提升,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及相关服务业务经营成果显著。

目前,高新发展主营业务为建筑业和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及相关服务业务,而建筑业是该上市公司第一大收入及利润来源。

对此,高新发展表示,建筑业务为上市公司提供稳定利润,也是公司拓展其他具有发展前景的战略新兴产业业务的基础。

2020年,高新发展全资子公司成都倍特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倍特建安)新承接项目中工程总承包项目达25个,占新签合同金额的91.95%,已成为高新发展建筑业现在的主要业务模式。

截至到2020年12月31日,倍特建安通过工程总承包与施工总承包模式承揽的累计已签约未完工订单达78个,金额约188.39亿元,为上市公司以后年度的利润来源提供了可靠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高新发展加大对非核心业务、资产处置力度,成功处置了四川雅安倍特星月宾馆有限公司股权、星光大厦和海发大厦资产,对2020年度收益也有所贡献。此外,经过多年艰苦努力,高新发展终于在2020年通过和解方式,在本金范围内成功解决了困扰公司十多年的聚友网络担保问题,避免了潜在的巨额利息风险。

2020年,高新发展期货业务保持平稳发展,厨柜业务充分与建筑施工业务联动,已实现扭亏为盈。

重塑业务架构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

在年报中,高新发展坦言,公司过去较长时期盈利能力弱、基本面差,作为成都高新区下属唯一国有上市公司,其发展和影响力与成都高新区在全国的地位极不匹配,不能让广大投资者等各方满意。

在此背景之下,高新发展董事会和管理层痛定思痛,力争将公司打造成核心业务优势明显、盈利能力强的优质国有上市公司,增强对广大投资者的回报能力,近两年已逐步推进相关工作。从现实层面来看,要实现上述核心目标,高新发展必须合理规划发展战略,分阶段踏实推进,其关键是业务架构的重塑。

根据高新发展规划,该公司中期发展目标是,首先要立足成都高新区,充分分享高新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红利,使上市公司基本面在较短期间能够有明显变化。

与之同时,高新发展将以智慧城市下游方案解决和数据运营业务为载体,发挥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和高新区资源聚集优势,通过投资并购、合资合作等各种形式向中上游高度相关的物联网、传感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软件等领域进行产业链拓展。加强建筑业和智慧城市业务的联动,实现老基建向新基建转型,深度挖掘老基建到新基建的价值机会,初步构建公司新型智慧城市业务板块。

至于长期发展目标则是,在老基建向新基建转型过程中,以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为基础,在新型智慧城市业务领域或其他领域,通过内生发展和上市公司并购等多种手段不断做大做强,选好赛道专注实业,争取在某一细分领域发展成为具有领先地位和强大影响力的优质上市公司。

要实现上述目标,高新发展表示,将充分利用好资本市场,特别是再融资和并购等手段,助力上市公司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早在2019年,高新发展就已开始布局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及相关服务业务,成立了控股子公司倍智智能数据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倍智智能)作为高新发展实施智慧城市业务的重要平台载体。

高新发展智慧城市业务板块仅运营一年时间,就已取得显著的经营成果,2020年该业务板块已成为高新发展第二大利润来源。报告期内,倍智智能实现营业收入1.83亿元,净利润4157.60万元。(CIS)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